用兵附民说
儒家关于处理兵民关系问题而提出的兵以民为本的思想。
孔子从仁者爱人的基本观点出发,曾多次阐述敬其事而信于民的思想。在军事问题上重视百姓的作用,强调对百姓的军事教育。他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又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古代兵农合一,平时务农,战时打仗。教民即练兵,即戎即打仗。用未经教练的民去作战,等于弃民。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上述思想。他说:“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孟子进一步把民看做战争之本。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离娄上》)桀、纣所以失去天下,就在于他们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要获得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就要满足他们的愿望,免去他们所厌恶的负担。百姓向仁德、仁政归附,正好比水向下流,兽向旷野奔走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替商汤、周武把百姓赶来的是夏桀和殷纣。现在的诸侯如果有好仁的人,那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百姓赶来了。纵使不想统一天下,也是做不到的。这就把是否得民心提到是否能统一天下的根本的地位。在回答邹穆公关于民“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问题时,孟子说:“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在上位的人不关心百姓,还残害百姓。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回报你。如果实行仁政,满足百姓的愿望,减轻他们的负担,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据此,孟子得出结论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兵以民为本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兵要在乎善附民”的命题。他说:“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肯定亲民、附民、壹民即得到百姓的亲近而依附,从而使百姓团结一致为“用兵攻战之本”。荀子又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荀子·君道》)只有爱民、利民,民才能为己用,为己死,一个国家是否危削灭亡全在于此。所以说“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同上)。荀子进一步论述了亲民、附民、壹民即爱民、利民的主要内容:①节用裕民,而善藏有余。他说:“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荀子·富国》)②“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同上)③“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只有如此,百姓就会“相率而为之劳苦”,“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同上)。据此,荀子得出结论说:“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荀子·议兵》)
当时和后来的一些儒家乃至兵家都认识到兵以民为本,兵民相洽、和衷共济在军队建设和战争胜负问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汉代的《三略·上略》说:“以弱胜强者,民也。”并指出爱民必须“恃民”“泽民”“养民”“乐民”和“足民”。韩信在总结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身亡的教训时说:“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史记·项羽本纪》)宋代朱熹在总结历代治军经验时,指出:“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中国古代兵法选辑》249页)明代的沈炼则认为:“有民则有兵,无民而兵不可为也。”(《中国古代兵法选辑》250页)朱元璋认为,养兵和卫民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说:“畜兵所以卫民,劳民所以养兵,兵民相资,彼此相利。”(《明太祖宝训·谕将士》)把争取群众,视为赢得战争胜利的保证,如《清圣祖实录》中说:“凡行兵若无纪律,断不能成事。前南方用兵时,不扰民者皆克成功;凡扰民之兵,无一成功者。”(卷一百六十五,康熙三十三年十月甲寅)可见,“兵要在乎善附民”实际上概括了军事上争取和利用民力的一般原则。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