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唐代杜佑编撰,是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史部政书类。分9门200卷:《食货》12卷,《选举》6卷,《职官》22卷,《礼》100卷,《乐》7卷,《兵》15卷,《刑》8卷,《州郡》14卷,《边防》16卷。成书于贞元十七年(801)。
《通典》以经济为政治和德教之本,认为:“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谓之治政。”(《食货·田制》)“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其有民哉?”(同上)正所谓饥寒至而廉耻丧。故《通典》九门以食货为首,食货又以田制为先,贯彻了儒家以农为本的主张。
《通典》尤重礼,篇幅居全书一半。认为礼本于太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引孔子之言曰:“夫礼,先王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典》)“故圣人以礼示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同上)用65卷阐述历代关于吉、嘉、宾、军、凶五礼的情况,用35卷载《大唐开元礼》。《通典》记事,始自唐虞,止于唐代肃宗、代宗时。书中一些晚唐资料系后人增补。虽分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但于唐代为最详,反映出作者厚今薄古的历史观点。《通典》广征博取,条贯清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一所云:“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繁,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注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至其各门征引《尚书》《周官》诸条,多存旧诂。”是书《礼典》冗累繁琐,《兵典》单记兵法,对兵制沿革无所记述,为后代史家所指摘。
《通典》首开制度通史的先河,且资料丰实,脉络清晰,不仅大行于当时,对后代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宋代郑樵的《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续三通,清三通,都明显受到《通典》的影响。流行较普遍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37年版《十通》本。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