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
近代郑观应的著作。名取《论语》中“邦有道,危言危行”之意。辑录其1880年《易言》一书刊行后至1893年的文章,共5卷。正文57篇,附录19篇,于1893年刊行。书首《道器》1篇,为全书总论,反映作者的哲学观点。继以《学校》《西学》《考试》《议院》诸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宣传变法、传播新知识方面起过很大作用。其后郑曾根据“局势变迁”,几次改编重版,“未言者尽言之”。经郑手订的版本有:光绪二十年(1894)的5卷本、光绪二十一年的14卷本、光绪二十六年的8卷本,篇数及篇名亦有变动。辛亥革命后,郑又另编《盛世危言后编》。此外,尚有坊间自行翻刻的,版本繁多,卷数、编排均有差异。该书正文之后,有附录若干篇,保存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今收入《郑观应集》。
该书主要论点:①哲学上,认为“道自虚无,始生一气,凝为太极”,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强调“物由气生,即器由道出”,“道本气末”,“器可变,道不可变”,表现了思想的保守性,根本观点未脱出理学唯心主义的束缚。但此道器观包含了不少新的东西。郑观应以道器、本末、主辅来区分、评述中学与西学。认为道器应是统一的,虚中有实才是道,实中有虚才成器。而中学、西学各有所偏。“我穷事物之理,彼研万物之质”,“我堕于虚,彼征诸实”。肯定西人偏于器,却养成“征诸实”的学风,发展出各种科学;我堕于虚,则“虚费时日,率天下而入于无用之地”。同时,也指出本末是相对的,从“中道西器”言,中学为本,西学为末。但西学自身也有其本末,是“体用兼备”。“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若“遗其体,而求其用”,则“事多扦格,难臻富强”。因此,反对偏执,主张会通“古今”“中西”,真正了解西学。②社会政治观上,提出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实行资产阶级的议院制。认为议院制可使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国家强盛;可使上下之情通了,为政措施得宜,国家致富;还可根本整治清朝腐败的吏治。强调议院制是使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③对外政策上,主张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回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维持国体,挽回利权。提出加强边防、海防,大力扶持民族工商业,以“兵战”和“商战”来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日益紧迫的武力侵略及经济掠夺,表达了强烈的爱国责任心。④经济上,反对农为本,商为末。指出“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呼吁清统治者重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改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的错误政策。提出了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亲近商民,设立商部,综理商务,国内撤除厘金,畅通商路,对进口洋货加重税征和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发展我国民族工商业等多项具体建议。⑤教育上,将办好教育,培养人材,视为关系国家兴亡之大事,与设议院同为国家富强之本。抨击科举制度有两大害:脱离实际,“锢蔽天下之人材”。提出改革科举制,文试废时文,武试废弓矢,将西学列入教学、考试内容。主张中国变通采用西方的教育制度。
《盛世危言》刊行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光绪帝阅后加上朱批,发到总署,加印后分给各省各司,一时人们论及时事洋务,都涉猎该书。对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从该书中得到过思想的启迪。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