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答问》
由张之洞署名,实由缪荃孙编订或协编的供初学者使用的书目著作。5卷。收入《张文襄公全集》。有清光绪四年(1878)初刻本,后出版本颇多。同治十三年(1874),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在目录学家缪荃孙协助下,为回答诸生好学者“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编撰此书。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分经、史、子、集、丛五部,再分小类,子目若干,较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有所创新和突破。每书下注明卷数、作者(当代人不注)、通行易得本,间有简明按语,指示易读本、善本、别名,并简介内容。有附录二:一别录,记初学之书;二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分科记录。所收之书十之三四为乾隆以后书;十之七八虽《四库全书》已有其书,但校本注本则为晚出,故有补《四库全书》之用。
作者在论及编撰之目的时指出:“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故其推荐书目以“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罔眩惑”为原则。“凡无用者、空疏者、偏僻者、殽杂者不录;古书为今书所包括者不录;注释浅陋者、妄人删改者、编刻讹谬者不录;古人书已无传本,今人书尚未刊行者不录;旧椠旧钞偶一有之,无从购求者不录。”所荐者,“经部举学有家法、实事求是者;史部举义例雅饬、考证详核者;子部举近古及实用者;集部举最著者”。“多传本者,举善本;未见精本者,举通行本;未见近刻者,举今日见存明本”。是书作为指导士子们读书、做学问和修养品德的读本,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然而《书目答问》因成书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收录受到限制,且部分书籍归类失当,多处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的记载有错漏,后人王秉恩、江人度、叶德辉等曾有订正。但成就远不及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补正》补充原书应收而未收之书、原书已收之书经光绪后整理研究的新本,以及新的著述(如文物、考古的新发现、新成果等),约1200种。《补正》还补充有后刊版本、漏记版本与未注明的作者、卷数等,并订正了原书在书名、作者、卷数、版本、按语等方面的错误。虽然如此,但《书目答问》对整理研究古籍,总结民族文化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本。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