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类_中国孔子网

《思问录》

来源:作者: 2017-11-22 11:27:00

  明末清初王夫之著。分内外两篇,内篇以讨论哲学问题为主,外篇侧重评论了古代科学及西方科学问题。写作年月不详。王敔在《薑斋公行述》中说,其父写作此书主旨为:“明人道以为实学,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其要点包括:①对佛老及阳明后学虚无论的批判,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废虚返实”的精神。“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就言有者之所谓有而谓无其有也。天下果何者而可谓之无哉?”言“无”者的错误是企图在客观世界(“有”)之外去寻找一种绝对的虚无。“寻求而不得,则将应之曰无”。说明有与无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不可截然分开。王夫之还论证了“太虚,一实者也”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个“实”就是气。“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序条理,精密变化而日新。”理气关系如此,道器关系亦如此,“尽器则道在其中矣”。②反对“废然之静”,强调运动之绝对性。“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废然无动而静,阴恶从生哉!……”废然之静,则是息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由此他深入论证了“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的思想,指出风雷、日月与人的官骸一样,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并运用这种“日新之化”的思想去观察人类历史,得出了历史是进化的结论。③肯定西洋科学技术有“可取者”,如“远近测法一术”。但王夫之又认为西洋科学“皆剽袭中国之绪余,而无通理之可守也”。这表明他的思想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本书最初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由贺长龄、罗绕典以“听雨轩”名义刊刻。同治四年(1865)曾刻本、1933年太平洋本《船山遗书》均载。1956年古籍出版社(后改中华书局版)校点后与《俟解》合编刊行。岳麓书社1992年新版《船山全书》编入第12册。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