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类_中国孔子网

《张子正蒙注》

来源:作者: 2017-11-22 11:08:00

  明末清初王夫之著。9卷18篇,另《序论》1篇,《宋史·张载传》1篇。书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订于康熙二十九年。《正蒙》是北宋张载的哲学著作。王夫之一生以“希张横渠之正学”自任。在《序论》中他说:“张子之学,无非《易》也。”“《正蒙》特揭阴阳之固有,屈伸之必然,以立中道。”表明他继承和发扬的,是张载建立在气本论基础上的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器敝而遗未尝息 ①“气”是世界的本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正是这种气的合乎规律的聚散,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成有毁,而气只有往来而无生灭,它是永恒存在的。②“器有成毁,而不可象者寓于器以起用,未尝成,亦不可毁,器敝而道未尝息也”。这个“未尝息”的“道”接近“物质一般”。王夫之批判了释氏的“生灭”论。认为承认生灭论,就会导致无中生有,其认识论根源,在于“徇耳目”,“知有之有而不知无之有”。王夫之称,气之聚散不测之妙为“神化”,主持神化而寓于神化之中的是“理”。“若其实,则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通一而无二者也。”(《太和篇》)这样便唯物地解决了理与气,即规律与物质的关系。

  动静者气之二几 气分为阴阳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与摩荡,就构成了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因。他说:“盖阴阳者气之二体,动静者气之二几,体同而用异则相感而动,动而成象则静,动静之几,聚散、出入、形不形之从来也。”这里讲的“相感”含有对立面的斗争与统一的意思。但王夫之和张载一样,更强调矛盾双方“和”的一面:“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王夫之反对外因论,他批评老子将天地比做“橐龠”(风箱)是割裂了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他说:“动静者即此阴阳之动静,动则阴变于阳,静则阳凝于阴。”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止而行之,动动也;行而止之,静亦动也。”动静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渗透:“静以居动,则动者不离乎静;动以动其静,则静者亦动而灵。”他强调运动绝对性,并不否认静止的作用。他认为:“动有动之用,静有静之质。”“动而成象则静。”

  形神物相遇而知觉发 这是对认识论的论述。他说:“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这是说,要使认识正确进行,主体方面要有健康的感官(形)和健全的理性(神),客体方面要有认识对象(物),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认识(知觉)。王夫之继承了张载关于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提法,但不像张载那样割裂二者关系。他既反对“流俗以逐闻见为用”,又反对“释老以灭闻见为用”,力图解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本书最初由王敔于康熙四十年间加注刊刻。嘉庆年间,衡阳汇江书室又重刻。同治四年(1865)曾刻本、1933年太平洋本《船山遗书》均载。1956年古籍出版社据太平洋本标点排印,1975年中华书局改用曾刻本校勘标点出版。岳麓书社1992年新版《船山全书》编入第12册,系据王鹏家藏王夫之手稿本排印。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