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_中国孔子网

更化

来源:作者: 2017-09-14 17:19:00

  改正、替换和变化、改变。西汉董仲舒的重要政治观点。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的《天人三策》中,针对当时政治情势而提出了一系列改变旧有的政治文教制度的主张。他特别重视秦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秦王朝之所以短命,根本原因在于其“捐弃礼义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以乱济乱,致使“习俗薄恶,人民嚣顽”。他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基于这种认识,董仲舒着重从经济人手,提出了更化政治的措施:“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此外,董仲舒提出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教民化民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创议由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设立学校以养士的设想,禁止官吏兼营商业的制度,官吏的考绩制度,等等,都是其更化政治的具体内容。董仲舒的更化思想,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有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增强汉王朝的国力,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董仲舒的更化思想,是在“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的思想原则下,在“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春秋繁露·楚庄王》)的框架之中进行的,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保守性质。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