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_中国孔子网

强本节用

来源:作者: 2017-08-08 16:54:00

  裕民生产合理支出。荀子的重要经济思想。语出《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在说明其裕民政策的时候,论证了民富与国富、生产与府库的本末关系。他指出,郊野田地,这是财富之“本”,仓廪蓄积,则只是财富之“末”;百姓能不失农时,安居乐业,这是财富之“源”,征收赋税,则只是财富之“流”。英明的君主必须懂得这本末源流的关系,实行裕民政策,保护百姓依时耕作,减轻赋税,开源节流,这样才能使上下俱富;如果摧残百姓,伐其本,竭其源,只在聚敛赋税的“末”上下功夫,弄得百姓虚而府库满,那就是亡国之道,早晚要亡国灭身。

  另一方面,荀子主张“节用以礼”,按照礼的规定,根据“进则近尽,退则节求”的原则合理支出。但他反对墨子所主张的“节用”。他认为,自然界的物产,足以供给人们衣食所用,墨子担心物产不足而提倡节用,这只是他个人过分的忧虑。问题不在于自然界物产不足,而在于人们为政措施的不当。如果按照墨子的主张去节用,上下同样从事劳作,又同样吃苦,在上者既无威势,勤劳者也得不到奖励,赏罚不行,就反而会伐其本,竭其源,使生产不能发展,财富不能增加。

  对于强本节用,开源节流,荀子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和主张。如:不违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其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保护资源,“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兴修水利,“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荀子·王制》)。减轻赋税,“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荀子·富国》)。

  荀子承认社会存在着农、士、工、商分工的事实,肯定工匠、商贾的作用。他说,有了工、商,就使东、南、西、北各方的物产都可为中原地区所利用,渔民有足够的木材,山民有足够的水产;农夫不做木工、陶冶,也有足够的农具使用,工匠、商贾不从事农耕,也有足够的粮食吃。天地间生成的一切,都可以物尽其用。在农与工、商之间,荀子又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认为“工商众则国贫”,主张“省工贾,众农夫”,减少工商人数,增加农民人数。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