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先王
效法古代圣王的思想理论或遵循古代圣王的社会制度。孟子政治思想的命题。孟子主张仁政与“王道”,其心目中的理想楷模就是古代圣王,包括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其中特别是尧舜为孟子经常称道。在当时就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之说。《孟子·离娄上》云:“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古代圣王统被孟子称为“先王”。孟子所倡导的仁政也就是效法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因此,行仁政就必须法先王,如所云:“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孟子的“先王”范畴,指的是行仁政的古代圣王,拿舜与文王相比,一是“东夷之人”,一是“西夷之人”,尽管“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前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法先王作为一种政治倾向,孟子认为是可行的,因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孟子·告子下》)。从孟子关于井田、“明堂”“周室班爵禄”等具体主张看,孟子本人确实是法先王的,正如孟子自称“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孟子·尽心下》)。孟子的法先王思想是先秦儒家所固有的政治倾向,孔子就是“祖述尧舜”又“宪章文武”的。荀子也认为“先王之道,仁之隆也”(《荀子·儒效》),“先王之道,则尧舜而已”(《荀子·大略》)。“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荀子·君子》)孟、荀在“性”之善恶上有争论,但在法先王问题上,并无根本倾向上的对立。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