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北宋苏轼提出的关于书法艺术的命题。儒家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之一。见其书贴题跋《论书》:“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中国古代素喜以文艺拟人,故多以衡人之语衡文艺。“神”“气”为各类文艺普遍通用,大意为精神、气势。“骨”“肉”“血”多用于书画,“骨”指笔力,“肉”指笔墨之浓淡、肥瘦,“血”指用墨、用水之技巧。东晋卫夫人的《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梁武帝萧衍的《答陶隐居论书》也说:“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唐代张怀瓘的《书断》进而提出书“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苏轼在书法艺术上反对偏于一端,如尝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故在前人议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要求五者俱备、全面发展的观点。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