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易
汉代象数派易学。在汉代,易学形成义理和象数两大不同的派别。汉代象数派易学发展兴盛,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完整的象数易学体系,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汉代义理派易学。后世学者所用“汉易”一词指的就是汉代象数派易学,不包括象数派易学以外的汉代易学。
汉易的代表人物有西汉的孟喜、焦赣、京房、东汉的郑玄、荀爽以及三国吴的虞翻。他们创立的解易方法主要有卦气说、乾坤升降说、八宫说、纳甲说、互体说、五行生成说、爻展说、卦变说等。这些解易方法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以占筮为目的,以象数为对象,采取卦爻之外另造象和随意解释筮数的办法,按自己的臆想解释《周易》的卦象爻象、经文传文,完全不顾及它们的固有意义为何。
同是象数派易学,西汉东汉又有所不同,西汉的孟喜、京房易学吸取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和天文历法知识,把它们同《周易》卦爻象联系起来,既解释一年中节气的变化,又用自然界的灾异说明人事的吉凶。他们的易说离开《周易》本身极远。东汉的郑玄、荀爽以及三国的虞翻虽然也受西汉孟喜、京房卦气说的影响,但是他们不讲阴阳灾异,而在易象上用功夫,倡导互体、乾坤升降、卦变诸说。
汉代的易学很复杂。西汉由田何、丁宽、田王孙、孟喜、焦赣、京房相继传授的易学都是今文经,都受到官方重视,然而田何诸人是义理派,孟喜、焦赣、京房是象数派。西汉晚期出现费直在民间传授的古文经《周易》,属于义理派。东汉郑玄、荀爽治《易》接受费直的古文本《周易》,而治《易》的理论、方法属于象数派。汉代易学上义理与象数两派之分超越了经学上今古文之分。
汉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历代治汉易或以汉易理论、方法治易的人络绎不绝。最为著名的有三国吴人虞翻,是汉易的集大成者,还有唐人李鼎祚、宋人朱震、明人来知德、清人惠栋、焦循、张惠言。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