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学
诠释和研究古文经的学问。以先秦古文字篆书写成的儒家经书称为古文经。
汉初的统治者,扶植儒学,广泛收集因秦火焚毁后余留下来的儒家经书,其中一部分是由先秦古文字写成的。如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从孔子的故居中发现一批古文经书,有《尚书》《礼记》《孝经》《论语》等,后为孔安国所得,献于朝廷。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好儒学,从民间得到不少先秦古籍,皆古文,其中有《周官》《礼》《礼记》《孟子》,并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刘德又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作《乐记》。西汉时期发现的古文经,皆藏于秘府。解释和研究这些古文经,则形成了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在汉朝,除平帝时外未列为官学,而在民间传授。其传授自为一系统,如《易》有费直之学,无章句,仅以《易传》文解释《易》上下经;又有高相亦治古文易,后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书》有孔安国、杜林、贾逵、马融、郑玄。《诗》有毛公之学,传其学者有卫宏、郑众、马融、郑玄。《礼》,传《周官》者有孔安国、杜子春、马融、郑玄。《春秋》,传《左氏春秋》者有刘歆、郑兴、服虔、贾逵等。 古文经学中,其影响大者为《左氏春秋》学,同今文经学中的《公羊春秋》之学,势不两立。刘歆是《左氏春秋》学的积极倡导者。此派的《春秋》学,重视其中的历史事迹,研究其中的典章制度,反对以分文析字,究其微言大义,代替历史实际的考查,对汉代和后来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29篇)多16篇。《史记》引《书经》文,据班固说,多古文。郑玄有《尚书注》多取《古文尚书》义。古文经《尚书》,后来失传。今传《古文尚书传》乃王肃所伪造。
《诗》学中的毛公之学,颇有影响。今文经学中的《诗》三家义,多失传。惟有《毛诗》流传下来。《毛诗序》解经,提出六义说、四始说、诗以言志说,代表了儒家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周官》即《周礼》,乃三礼之一,为古文经学推崇的典籍。郑玄有《周礼注》,集杜子春以来《周礼》注解之大成,对后来礼学颇有影响。
古文经学解经的特点是,注重文字训诂以及历史事迹和文物典章的考证,很少谈阴阳灾异和“非常可怪之论”。
古文经学始于西汉,而盛行于东汉。郑兴、郑众、贾逵、许慎、马融、郑玄都是有名的古文经学大师。郑兴、贾逵之学,行于数百年,为诸儒宗。郑玄不仅通古文经学,又通今文经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郑学终于压倒了今文经学。他著有《六艺论》,对两汉经学做了一次总结。魏晋时期的经学主要来源于古文经学。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