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
孔子办私学时所收的学生。据传孔子有弟子3000人,贤人72位。他们分别来自春秋时期的鲁、卫、齐、秦、陈、宋、晋、楚、吴、蔡、燕等国,不明国籍者有1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者比孔子小4岁,如秦商;最小者比孔子小53岁,如公孙龙。古籍记载,有11位弟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方担任过官职,有的弟子还先后担任过不同职务。如子路在鲁国曾任“季氏宰”,到卫任“蒲大夫”。高柴曾任鲁国的“费宰”,到卫国后任“士师”,回鲁后再任“武城宰”和“成宰”等。但有的记载也不可靠,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宰我曾任“临淄大夫”就不可信。孔门弟子的家庭出身多种多样,有贵族、商人、士人、平民、富裕家庭、清寒之家、贫寒之家、野人、贱人、鄙人等。孔子的教学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弟子也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的不同长处。
孔子与其弟子终生活动在一起。不论弟子在外做什么事情都要和孔子保持联系,要是去做官还要取得孔子的同意,并接受监督;孔子要为弟子处理丧事,弟子也为孔子送葬守丧;他们之间不是学生交学费、孔子靠学费维持生活的经济关系,而已结成了一个有一定组织系统的社会学术团体。
孔门的组织系统 第一个层次是首领,也就是“先师孔子”(儒家的首领称“师”,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死后将有若“共立为师”)。第二个层次是孔子直接弟子,即所谓“七十二贤人”。第三个层次是孔子弟子之弟子,即“子贡之门人”“子夏之门人”,也就是所谓的“弟子三千”那一部分。
孔门的礼仪 孔子注重各种社会礼仪,而在儒家团体内部更有一些规定:①入孔门需要弟子介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因门人请为弟子。”②入孔门时需要面试。当孔子总结他的规定缺陷时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同上),可见他们有面试。③委质行礼。孔门弟子入门要穿着“儒服”,行拜师委质之礼。《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索引注“委质”曰:“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质于君,然后为臣,臣示死节于其君也。”
孔门的经济 这个团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三:①为官的俸禄。《史记·孔子世家》载:“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这说明孔子在鲁、卫都有6万粟的俸禄。②朋友的馈赠。《论语·乡党》载:“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③弟子的捐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孔子死后,弟子们分了派别(见儒家八派)。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