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_中国孔子网

鹅湖之会

来源:作者: 2017-11-09 10:53:00

  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与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进行的一次学术辩论会。会议于淳熙二年(1175)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鹅湖寺举行。此年四月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意欲调和朱、陆两派争执,邀请朱、陆两人和两派学人到鹅湖寺聚会。与会者除朱熹、陆九渊之外,还有陆九渊兄长陆九龄、临川守赵景明及其所邀的刘子澄、赵景昭诸人。讨论集中在理学的“为学之方”上。会议开始,陆九龄首先提出曾在来寺前夕写的一首诗:“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屋,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徵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朱熹才听了四句就对吕祖谦说:陆九龄“早已上子静(陆九渊)舡了也。”而陆九渊却认为此诗第二句还欠妥,因为“此心”是天赋的,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并非是“古圣相传”,他和了一首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辩只今。”陆九渊明确地说,他的方法是易简工夫,而朱熹的方法是“支离事业”,朱熹听了大不高兴,为之失色,于是休会。后几日继续进行争论,并对《周易》九卦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开了数日,未取得一致意见,终于不欢而散。

  鹅湖之会的中心议题是修养方法,但也关系到本体论上的问题。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修养方法上,他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从博览群书和观察外物来启发对理的认识,强调的重点是“道问学”和即物穷理;陆九渊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出发,在修养方法上主张“先发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反对朱熹多在读书穷理上下功夫,他强调的重点是“尊德性”。鹅湖会议上,陆氏兄弟在诗中以“心”为基础,把他们的方法概括为易简工夫,而把朱熹的方法讥讽为烦琐破碎的“支离事业”,由此而引起了朱熹的不满,并指责陆九渊的方法为“空疏”,反映了心学和理学的分歧。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