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两创”,在这里发现“色香味俱全”的齐鲁文化
来源:新黄河作者: 2022-08-01 20:54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四个讲清楚”的重要指示,发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再次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十年来,山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两创”为抓手,用时代精神激活齐鲁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从简单的钥匙扣、冰箱贴等初代文创产品,到如今覆盖文博、家居、潮玩、演出、美妆、非遗等各个消费领域,文创产品的所有业态在山东齐鲁大地几乎实现全覆盖。2021年,山东文化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到2782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出全国8.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5.8%,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下一步,山东将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创新链效能,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产学融合,硕果累累
深入打造齐鲁文化IP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龙山文化到儒家文化,从黄河文化到沂蒙精神、现代文化,从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到如今的品质保障“好品山东”“山东手造”,从泰山之巅到黄河入海口,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自古至今,齐鲁大地上的文化IP不断壮大,山东“两创”工作频传捷报,硕果累累。
2017年,省委印发《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明确了这项宏大工程的目标安排:到2025年,基本形成我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当好排头兵;近年来,山东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实施方案,围绕黄河文化、泰山文化等编制规划纲要;在工作机制上,成立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协调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尼山片区规划建设推进工作专班,从省级层面整体推动“两创”工作,搭建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四梁八柱”;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儒家思想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对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出“山东力量”;2021年10月,100名儒学专项博士研究生亮相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开学典礼,2022年,联合研究生院共建院校将增至16所,进一步打造“世界儒学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方面,山东一直走在前,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政府,山东也保持着排头兵的位置。为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山东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在全国率先实现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济宁市建设干部政德学院,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教学内容,面向全国党员干部开展政德教育培训。近日,一场以“传统礼仪”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四年级一班举行。学校邀请到汉文化礼仪专业人员,为同学们讲授传统文化礼仪知识,孩子们现场穿上汉服,行标准的天揖礼、时揖礼、土揖礼,把传统文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扎根在了孩子们心里。
古人云,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年初山东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印发的《“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培育手造产业,经过半年的品牌打造,“山东手造”已经变身新的齐鲁文化IP,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景区、进商超、进酒店、进非遗工坊,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传承技艺、建设家乡、留住乡愁。到2025年,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创建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50个以上,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山东手造体现了齐鲁文化立足本土、破圈发展的守正创新意识,推动文化“两创”焕发新生机。
文旅融合,沉浸体验
文化好玩、好看、好吃
山东拥有泰山、“三孔”、大运河、齐长城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山东以“两创”为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注重产学融合,沉浸式体验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旅游名片越擦越亮。2021年,山东创新举办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1.52亿元,直接带动消费6.02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19.13亿元,文旅融合的创新亮点不断涌现,“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国掀起“考古热”的背景下,文物大省山东再也没法低调了。济南城子崖遗址亮相央视,济南人伏生领衔《典籍里的中国》感动亿万国人,以山东考古院为主跨鲁苏皖三省的《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2021-2025)》稳步推进,稷下学宫遗址被进一步确认后引发轰动,纪录片《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在全球视野下展现齐鲁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目前,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1968处,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同样位居全国第一的还有山东省博物馆的数量,目前山东省博物馆已达639家,2022年底要争取达到660家。“文博热”推动下,山东的博物馆也主动入局,围绕馆藏文物衍生的一系列文创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以省博为例,2021年明代服饰文化展掀起打卡热潮,今年又结合镇馆之宝推出了齐鲁瑰宝系列考古盲盒,“会玩”的博物馆让年轻人欲罢不能。
作为山东红色IP的代表,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歌舞剧《沂蒙山》自2018年首演至今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上百场。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的鱼水之情,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弘、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歌。舞剧大获成功后,还推出了同名电影,同样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泉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意外变成济南宣传传统文化的窗口,伴随一张张核酸贴纸进入千家万户,曾在济南出生、学习、工作或游历的名人大家们的故事也润物细无声地走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核酸贴纸还变身“移动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数字阅读出了一份力。
今年以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制作推出的“尼山杏坛”在各平台播放后掀起“儒学热”,引发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社会进步的思考。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各种文创产品整齐排列,18000平方米空间分割为古礼、拓印、活字印刷等10多个文化体验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儒学爱好者,在体验式教学中沉浸式学习传统文化,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如今来到曲阜的游客,除了打卡“三孔”,还要打卡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为代表的“新三孔”,逛一逛,看一看,穿上汉服,体验一下开笔礼,打卡各色传统文化项目,这才不枉来孔子故里一趟。
来山东一定要尝尝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饱餐之余还可以下单为亲朋好友带回一份齐鲁味道。伴随近年来预制菜的火爆,山东老字号、“国民小吃品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预制菜,把鲁菜重新端上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在今年6月4日举办的“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暨家电消费节启动式上,13家山东预制菜企业首次以整体形象闪亮登场,现场人气火爆。其中山东蓝海集团及其下属蓝海嘉厨食品公司,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食材供应商,为冬奥会生产加工及配送的预制菜品高达170余种50余吨。超意兴、野风酥、鲁味斋等百年老字号企业也推陈出新,研发了诸多创新的预制菜品,超意兴的新品阿胶黑猪肉把子肉、鲁味斋的新品麻辣鸭翅、麻辣鸭脖等,都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源头活水。如今山东紧紧抓住“两创”这一抓手,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挖掘与保护、活化与转化、传承与弘扬的特色之路。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