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山东“新春第一会”学改革方法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作者:于新悦 2025-02-06 09:17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意思是做事时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游刃有余、获得成功。
推进改革更是如此。改革越是深入、问题越是复杂、任务越是繁重,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方法论”,就越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山东提出要着重推进10项重点改革任务。每一项改革都不是“好啃的骨头”。怎么改?如何干?会议提出了4条科学方法:
一是调查研究要扎实深入
二是方案制定要精准精细
三是推进过程要稳妥有序
四是改革成效要促进发展
4条“方法论”有着怎样的逻辑?
一般而言,一项改革的推进要经历确定思路、方案制定、落实推进、集中攻坚、后续收尾等阶段。可以说,山东提出的四条方法论贯穿了一项改革的全过程、各阶段。
4条“方法论”同样是针对目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的“有的放矢”。
例如,个别地方、个别领域在确定改革创新思路时存在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等现象。会议提出的“调查研究要深入扎实”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之道。
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情况,才能有效提升改革举措针对性。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深层次关键性改革,更要深入摸清底数实情,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再如,方案制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改革成效。
改革方案不够精准科学,会出现一分了之的“分解谬误”或者机械叠加的“合成谬误”。会议提出,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精准设定目标,建立畅通的改革方案反馈机制。如果能落实到位,就能有效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还有,针对推进过程中操之过急、“一刀切”的问题,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强化协同配合,加强跟踪管控等。这有利于解决改革过程中发生的矛盾问题,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说一千道一万,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尺”。正因如此,4条科学方法中的最后一条更值得细细品味。
——从山东发展定位来看,山东是经济大省,要发挥挑大梁作用,要努力成为北方经济重要增长极。但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山东面临着制约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稳定外贸等领域的卡点堵点。因此,今天的改革必须更加突出目标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稳定增长,培优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厚植各类经营主体培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生态,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制度机制。
——从山东比较优势来看,山东发展基础坚实且有敢闯新路的传统,“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莱西经验”等曾为全国熟知。因此,要紧扣山东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形成的特色领域,比如绿色低碳转型、文化“两创”等,深化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改革,更好培育改革品牌,形成改革亮点。
——从群众关心关注来看,“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中国的改革一直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要看是不是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不能搞“为改而改、与发展无关”的花架子,不能搞“沙滩流水不到头”的半拉子。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有了科学方法,剩下的就看怎么落实。期待新的一年山东能以实干开新篇,扎扎实实推动改革取得新成效。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