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中西圣哲雅典神遇 鉴古思今命运共同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吴为山 2024-12-04 09:17

  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希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睿智长者,岁月霜华浸染其鬓发,兴衰波澜盈满其眼眸,从容而沉静。

  首都雅典,卫城山下,阿果拉广场中心,有两尊青铜塑像巍然屹立。他们是中国的孔子与希腊的苏格拉底,在此形神相遇,以心灵相契的共鸣,跨越时空,对话互鉴。

  这两位伟大的圣哲分立西东,相向而视,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

  三千年前,在爱琴海温柔怀抱里星罗棋布的岛屿上,诞生了古希腊。

  蓝天、碧海与白墙交织成梦幻的色彩,橄榄枝轻轻摇曳,海风和潮音讲述着古老的英雄传说。晨曦中,帕特农神庙石柱间透过缕缕金光,映衬出诸神身躯的健美伟岸,浅吟着庄严神圣的乐章。智者们怀着追求真理的炽诚,热烈地思辨追问,如锐利的剑划破平淡的精神之幕。酒神祭典上,弥漫着葡萄酒的芬芳,狂欢的人们面具后的双眸溢满激情,悲剧喜剧的种子于此生根发芽。露天剧场里,演员或奔放或克制,观众或沉醉或清醒,人们通过艺术审视着自我与命运的永恒纠葛。

  活力四射的古希腊,是神话与现实共存的异境,也是艺术与哲学并绽的奇花。

  伟大的文明往往灵犀相通。古希腊英才辈出的黄金纪元,正逢华夏原生思想如涌泉奔腾的“百家争鸣”之盛期。这,是人类精神实现重大跃升的轴心时代。东西方虽远隔千山万水,却近乎同步“触及了全人类共通的精神本源”。自此,人类被“同一的起源与归宿”紧紧相连。轴心时代的孔子与苏格拉底,面对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秉持崇高的使命担当,一位周行列国,播撒智慧;一位漫步街巷,探寻真理。他们不仅分别铸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巍峨基石,亦为全人类道德精神之形塑,作出了震古烁今的卓越功绩,成为举世尊崇的圣哲。

  孔子与苏格拉底皆生活在社会剧荡之秋。前者所处之时代,礼崩乐坏,秩序倾颓,人心惶惶,诸侯纷争不息。孔子以“仁”为芒,穿透乱世的重重迷雾,若春风化雨,润泽每一颗迷茫的心灵。后者则遭逢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转折之际,战火纷飞,法纪弛废,奢靡之风渐长,无原则、无是非、无道德的相对主义肆意蔓延。苏格拉底高扬“德性”,以犀利的言辞剖析人性的复杂多变,用谨严的理路走出通往真善美的幽径,鼓舞人们为不断获得完美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他发出的灵魂叩问,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他传播的思想观念,似希望的灯塔,在黑暗中为前行照亮方向。

  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毕生坚守信念,践行心中理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各异的境遇中,终于觅得济世安民之良方。“仁” 与“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藩篱与相对主义迷障,洞见了人类命运一体性的应然与必然,规范着后世数千年人类精神文化的前行方向。

  光阴如白驹过隙。今朝之希腊风采依旧,历史的缱绻记忆与现实的缤纷多彩交融共存,俨然一幅曼妙画卷。

  在中国与希腊两国文化部门及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的鼎力相助之下,承蒙希腊文化和体育部诚挚邀约,我所创作之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将永久矗立于这片伟大的土地。而这也是孔子首度“莅临”西方文明的摇篮,来真切感知雅典古城的心跳与体温,神遇生于斯长于斯的苏格拉底。

  希腊文化部与考古委员会特将《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之雕塑选址,定位于卫城脚下的阿果拉广场,即雅典古市集遗址所在。雅典古市集,乃希腊城邦时期公民的主要社交场所,城邦中各行各业的人就是在此聚集,互通有无、交流思想。据说,苏格拉底也经常在此演讲、辩论,向世人展示深刻的哲思与有趣的灵魂。自阿果拉广场极目远眺,西北卫城山上赫菲斯托斯神庙巍峨耸立,另一侧,则有修复如初的古代长廊、完好无损的风神塔,以及横贯其间的泛雅典大道。周遭景致肃穆、壮丽而苍茫,仿佛时间已然凝固,千年前的气息氤氲其间。将一尊出自当代中国艺术家之手的雕塑,矗立于这学术思想与商业文明交融、哲学精神与历史文化碰撞的核心之地,彰显了希腊政府与人民对雕塑创意的称许、对孔子的敬重以及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更折射出他们对中希文明互鉴的期许,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认可!

  以往我塑孔子,多侧重于呈现其德配天地、令人仰止的崇高形象。此次,我更注重彰显仁智之乐的山水精神,着意于姿态与神采间流露出的平易、包容与亲和。诚然,历史文献记载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本应远高于苏格拉底,然在这里却与苏格拉底并肩而立。造型上,我一以贯之地采用“线体结合”“线体互生”之古法,以生理、物理的空间之“体”为根基,佐以灵动流畅的线条,整个人物虚实相生,起伏变幻,传递出丰富的节奏韵律与超凡的精神特质。与此同时,我特意融入“风”之意象。于中国文化而言,风乃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之一,《周易》中巽卦即为风卦。文化交流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尊孔子像衣袂飘拂,神情和悦。其磬折交手行礼之姿,尽显温良恭谦之风范,东方古国的礼仪如春风骀荡,润泽四方。

  多年前,我曾潜心研究苏格拉底。其生平事迹,主要源于两位弟子色诺芬与柏拉图的记述。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亦曾塑造过苏格拉底的戏剧形象。创作前夕,我再度精读这些资料,并参详西方美术史上描绘苏格拉底的经典之作,发觉其形象共性为:身材矮小,头颅硕大,面容粗陋,不修边幅。这些特征虽符合真实的苏格拉底,却难以勾勒出我心中的苏格拉底形象。故而,我于借鉴前人成果之上,融入自身独特感悟。其一,以中国美学“丑中见美”之视角审视苏格拉底之外貌。庄子云:“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具高尚德性之人,纵形貌欠佳,亦会散发一种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苏格拉底之德性魅力,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人,皆忘却其形貌之陋,而欣然趋近、敬仰、崇慕。此方为大美、至美,超脱于形骸之外,目击而道存。其二,凸显苏格拉底身姿挺拔健硕。苏格拉底自幼随雕刻匠父亲研习雕刻技艺,且三度从军出征,战功赫赫,加之其深邃思想与坚毅性格,令我不禁联想到古希腊神殿之石柱,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于神、人的话语世界彰显其深邃哲性。于是,我未依文献“身材矮小”之记载,而是将神柱意象与苏格拉底形象融合,塑造出一位孔武有力、气宇轩昂、侃侃而谈的苏格拉底形象。此创意既寓其体魄强健,亦象征其以最为质朴的方式,传达人类最为高深的智慧。其三,彰显苏格拉底造型的写实神韵。我素来力倡写意雕塑,其要旨在于写意之诗性与中国文人艺术形质神韵之完美契合。而塑造苏格拉底,则当与古希腊审美中单纯静穆的理想化写实之风相融合,故借神柱与人体的叠化同构,以匹配其思想中的理性品格与科学精神。

  曾两度访华的希腊文学巨擘卡赞扎基斯说过:“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我以为,“两张面具”,可理解为孔子的忠恕之道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精神。忠恕与对话,其本质皆为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借心灵与情感的对话,超越小我,进臻大我。就其最为宽泛与深邃的内涵而论,忠恕与对话的终极指向,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年,苏格拉底谨遵德尔斐神庙神谕“认识你自己”且“自知其无知”,故而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而苏格拉底与孔子的非凡智慧,其实都呈现在卡赞扎基斯所说“理性的面孔”上。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一直被视作人的本质。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理性也会形成不一样的特点。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理性注重逻辑,往往通过静态分析,追求永恒真理。而中国理性则崇尚辩证,努力把握变中之常,常中之变,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总结规律。中西理性特点虽有差异,但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都直面现实反思历史,故而其冷静、反思的灵魂是相通的。认识对象、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以谦卑与敬畏之心审视省察自己的言行,皆离不开理性。

  时光是一条奔腾的激流,令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礁石重现其形。两千年前,随着东西方开启形神交融、经济文化交流的华章,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应运而生。数百年前,古希腊哲学、科学被译介至华夏,影响了无数贤达之士。古希腊艺术,更早经印度犍陀罗风格辗转东传,融入华夏文明的浩浩文脉。今天,我们对文明互鉴的热望一如既往,然人类生存的广度、深度与复杂性,已远超往昔任何时期。当下世界,愈发需要重温往圣先贤的哲思睿语。而孔子与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宽容、理解、对话,以及理性精神,依然是济世良方与心灵甘露,助力今天的我们构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引领人类携手踏上命运与共的康庄通途!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