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能力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屏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张艺 2024-08-22 09:5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并强调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全社会团结一致,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和整体目标,有助于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保持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而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是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维护和塑造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之一,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维护文化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尤其是西方反华势力以“文化冷战”思维,借助各类信息传播渠道,对我国开展文化渗透、文化殖民攻势,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文化防御力,以消除、化解潜在文化风险,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抗击不良文化的侵蚀。

  首先,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从本质上说,文化安全的核心与关键是意识形态的安全,这是源自于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亟待解决的新任务,这需要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方向和道路。因此,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紧紧抓在手上,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在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坚定,绝不动摇。其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体现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需要汇聚的国内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了体现民意、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和引领作用,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只有提高文化防御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才能更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安全。

  提升文化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发展条件

  当前,国家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不仅限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国防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安全成为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关键因素。提升文化竞争力,巩固国家文化安全防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安全保障。

  首先,要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具有普遍感召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基,是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及确保文化安全的底气。其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此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将成为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文化能够为科技应用提供人文关怀与伦理指引,使科技发展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文化创新,集传统精华与时代特征于一体;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拓展传播渠道等方式,始终保持文化先进性,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文化认同,使民族文化深入人心,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扩大文化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净化外部环境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更加频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文化影响力对于维护一国文化安全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目前亟待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掌握了更多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为现代化进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创新国际表达方式。强大的话语权背后必须有坚实的话语体系作支撑,必须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如此,方能占据文化传播和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其次,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形成文化安全的内外合力。文化因交流而繁荣,积极开展国际文化领域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过程中寻求基于共同价值观的文化理念,与不同国家构建共同的文化利益,凝结国内外积极力量,集聚中国话语表达的主体合力。要大力推行文化开放政策,构建认同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就中华文化内涵和国际文化领域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文化交流、共享文化资源、借鉴文化成果,不断争取话语主动权,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总之,新征程上我们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只有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能力,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因素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充分发挥文化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深化与实践逻辑研究”(22ZDA1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