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追名迹,赏山东春韵

来源:海报新闻作者: 2024-04-06 15:25

  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与城市血肉交融,吟诗赋词,用笔墨描绘着这片大地的美丽与传奇,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传颂千古。让我们跟随名人古迹,借助AI技术,穿越古今,欣赏文人眼中的齐鲁春韵。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唐·杜甫

  杜甫与济南历下亭

  公元745年,齐州司马李之芳在大明湖西侧重修历下亭,恰好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途经济南。李之芳便邀请了他的叔叔北海太守李邕和当地蹇处士等几位名士在此亭共饮。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赞美了济南的名士风流和秀丽景色,也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更成为千百年来歌咏济南人杰地灵的绝唱。

 “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宋·曾巩

  曾巩与济南大明湖

  “千古醇儒”的曾巩,曾在齐州主政两年,其功业与诗文已融入了济南的血脉。济南地势南高北低,过去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毫无节制地宣泄城北,北门内外常遭水患。曾巩认真考察了济南的地理状况,决定在北城一带疏通水道,构筑水闸,因时调节泄水流量。这样就使济南城内的大明湖成了一个天然水库,城北平原不仅可以免受水患,而且可以适时灌溉。从此,大明湖“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成为风景名胜之地。“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生动地描绘了湖畔杨柳轻舞,仿佛与飘渺的云雾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如梦似幻的美景;而湖中的荷花竞相绽放,每一朵都娇艳欲滴,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宛如清晨的露珠与盛开的荷花共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晨露荷花图。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元·赵孟頫

  赵孟頫与济南趵突泉

  赵孟頫曾在济南任职长达三年,公务之余,他流连于济南的湖光山色,写下了不少吟咏济南趵突泉、龙洞、华不注山的诗文。济南人最熟悉莫过于《趵突泉》这首,该诗的颈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刻挂于趵突泉的北岸泺源堂的柱子上。另外,国宝级名画《鹊华秋色图》也是赵孟頫画的,他因友人思恋故乡济南,在给他讲起济南山水风光的同时,赵孟頫创作了济南北郊鹊山和华山景致的名画。

  “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会波濆。”——明·杨衍嗣

  杨衍嗣与济南超然楼

  作为“江北第一楼”,超然楼历史悠久,其最早的建设者为元代著名大学士,济南人李泂。超然楼由“名士”建成,成为“名士”聚会、雅集的场所,更有一代代的“名士”在此怀古,观赏济南的湖山景观,因此超然楼成为济南“名士文化”的代表。

  到了明代,超然楼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与重建,诗人杨衍嗣写下了《超然楼》这首诗,其中“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会波濆。”描写的是超然楼的环境与真实状貌,由于紧邻湖畔,超然楼的一侧与郁郁葱葱的草木紧密相连,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而“朱楼百尺会波濆”,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在碧波荡漾的大明湖畔,绿柳依依,风荷摇曳,此时忽见一幢百尺红楼璀璨夺目地矗立其中,无疑是一幅惊艳动人的绝美画卷,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北魏·郦道元

  郦道元与济南华山

  华不注山,俗称华山。作为“齐烟九点”之一,华不注山平地突起,景色壮美。唐代时其四周水域亦称“莲子湖”,而华不注山正像荷花骨朵一样附着于水面,从而得其名。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轻时曾随父亲来过济南,后来在其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对公元6世纪初济南的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千佛山、舜井、历下亭、华山等分别做了描述。书中有言:“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李白诗中的“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也是对华不注山的生动写照。

  “真正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梁实秋

  梁实秋与青岛

  1930年的春天,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邀请梁实秋出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任图书馆馆长,梁实秋因此来到青岛生活。梁实秋一家在青岛生活得十分惬意,“第二年,我们搬到鱼山路七号居住。是新造的楼房,四上四下,还有地下室,前院亦尚宽敞。房东王德溥先生,本地人,具有山东人特有的忠厚朴实的性格,房东房客之间相处甚得。我们要求他在院里栽几棵树,他唯唯否否,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率领着他的儿子押送两大车的树秧来了。六棵樱花、四棵苹果、两棵西府海棠,把小院种得满满的。树秧很大,第二年即开始着花,樱花都是双瓣的,满院子的蜜蜂嗡嗡声。苹果第二年也结实不少,可惜等不到成熟就被邻居的恶童偷尽。西府海棠是季淑特别欣赏的,胭脂色的花苞,粉红的花瓣,衬上翠绿的嫩叶,真是娇艳欲滴。”

  “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闻一多

  闻一多与青岛樱花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青岛国立大学校长的杨振声劝说闻一多来执教时,与他讲青岛的海如何之美,这座城市如何宜居,打动了闻一多来这里的心。来到这后,青岛确实没有让闻一多失望。在散文《青岛》中,字里行间都能读出他对青岛这座城的喜爱。“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樱花落了,地下铺好一条花溪……”这就是闻一多眼中,青岛春天的样子,美盛至极。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菜方丈有无间。”——宋·苏轼

  苏轼与蓬莱阁

  苏轼一生曾两次来到山东,其中第二次是他于宋元丰八年(1085)出任登州太守(今烟台市蓬莱区),当时苏轼踌躇满志,准备在登州大干一番的时候,宋哲宗颁布诏令,升他为礼部郎中,须即刻回京复命。虽然出任登州太守短短五日就被调回京师。但在卸任返京之前,苏轼曾偷得浮生几日闲,登山观海,吟诵抒怀,留下了《望海》《海市诗》等诗文佳作。苏轼凭一己之力开创了“登蓬莱作诗赋”的风气,使蓬莱阁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雅集之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杜甫与泰山

  “诗圣”杜甫与泰山的邂逅在他意气风发的二十四岁。开元二十四年,杜甫漫游齐赵,并结识了同样喜欢旅行的苏源明,两人结伴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泰山顶上,杜甫傲视天地,写成了《望岳》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

  从古至今,伫立东方数千年的五岳之首,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于此,留下首首佳作。想必杜甫望泰山之巍峨辽阔时,也是望自己当下正朝气蓬勃、光芒四射的青春人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春秋·孔子

  孔子与曲阜

  这里是孔子故里济宁曲阜。推开圣城的大门,厚重的历史画卷在眼前铺展开,孔夫子曾在此开坛授学,传道受业,创立儒家文化。

  孔庙、孔府、孔林统称曲阜“三孔”。孔庙,作为后人祭祀孔子和先贤先儒的庙宇,是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在孔子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曲阜这块土地曾见证一个“文明轴心时代”的诞生,也因圣人先贤们的灿烂思想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

  李白与济宁太白楼

  济宁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第二故乡,他曾在此生活了23年。这期间,他常去当地的贺兰氏酒楼畅饮美酒、挥毫泼墨,吟咏诗篇,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后来,贺兰氏酒楼更名为太白楼,成为一代诗仙的文化印记。太白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了诗仙李白快意人生的精彩篇章,也是一代代济宁人心中的文化圣地。

  “天下第一庄。”——清·乾隆

  乾隆与台儿庄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台儿庄在清初就已相当繁华,夜不罢市,一河渔火,歌声十里。明、清两代的帝王,每每经京杭大运河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游。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期间曾巡游台儿庄,看到繁荣的商贸业,南来北往的舟楫,他为台儿庄御笔钦题“天下第一庄”五个大字。

  作为苏鲁豫皖的交界地带,运河台儿庄段起着“运输”枢纽的作用,被叫作“活着的运河”。同时,台儿庄也是二战遗存最多的抗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凌霄山色接空灵,点点晴岚列翠屏。”——清·王一夔

  王一夔与昆嵛山

  昆嵛山被誉为“海上仙山之祖”,18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散落着无以计数的古迹。康熙五十五年,王一夔知文登县,写下《昆嵛层岚》赞颂昆嵛山的秀美景色。

  绿色是昆嵛山的底色,昆嵛山自然保护区是山东省首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到春暖花开时,昆嵛山山阴处的悬崖积雪慢慢融化、凝结,积冰跌落崖下,此景被当地人称为“昆嵛跌翠,春耕开犁”。

  “聊仗云霞开境界,不须阆苑觅神仙。”——明·赵鹤龄

  赵鹤龄与环翠楼

  始建于明代的环翠楼是威海第一历史文化名楼,历经数百年里的多次重建,屹立于威海市区奈古山上,见证着威海卫城的风云变幻。古代述咏环翠楼的诗作很多,其中最闻名的是赵鹤龄的作品。

  明代巡查海道副使赵鹤龄修复威海卫城墙,整顿军政,重振海防。环翠楼就是当时威海卫地方官员感激他对修复威海卫城所做的巨大贡献捐资而成。“威海城里游,必登环翠楼。”这座历经500多年风雨的威海老地标,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瑶岛晴开云母幄,霞天淡染笔公头。”——清·阮述芳

  阮述芳与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是欣赏春日美景的“海上桃源”,据记载,战国时刘公岛上就有人居住。清代阮述芳远眺刘公岛,留下《忆环翠楼望刘公岛》。

  刘公岛也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素有“东隅屏藩”“不沉的战舰”之称。岛上建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还保留着水师学堂、炮台等遗迹。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如今青年一代接棒,扬帆再启航,如何不叫人热血沸腾!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宋·苏轼

  苏轼与超然台

  超然台始建于元魏时期,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知密州时扩建,苏轼之弟苏辙为其取名“超然台”,苏轼深爱超然台,曾亲笔题写“超然台”大字,并创作了《超然台记》。苏轼政务之余,常常于此远眺、抚琴、作诗,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超然台上一气呵成的。后来,历代文人名士慕名登台凭吊,赋诗挥毫,留下了许多墨迹刻石,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超然文化,诸城因此成为超然文化的发源地。

  “凿开奇胜翠微间,车骑笙歌暮未还。”——宋·范仲淹

  范仲淹与青州

  曾任青州知州的范仲淹,在潍坊完成了他“先忧后乐”的人生实践。为政时,为了制止了瘟病的流行,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恰巧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百姓以为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青州,是范仲淹人生仕途的终点站,也是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站。其在青州前后不过一年,却颇多惠政,“范公亭”就是青州人民爱戴他的最有力证明。

  “峭壁早邀沧海日,方台平宿泰山云。”——清·雷晓

  雷晓与枣庄抱犊崮

  抱犊崮位于枣庄境内,明清时期称“君山”。它以君临天下的气势,庄重雄奇的内涵俯瞰拥抱着鲁南大地,以其“雄、奇、险、秀”,得名“天下第一崮”。

  据《峄县志》记载: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一曰抱犊山,平田数顷。清代诗人雷晓游览抱犊崮后作诗感叹“君山望海”之美景。

  “再将通志殷勤考,光岳城斯望岳无。”——清·乾隆

  乾隆与聊城光岳楼

  “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坐落于聊城的光岳楼以秀丽之姿、巍峨之态,引无数文人墨客于此,就连帝王也赞不绝口。康熙皇帝曾4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乾隆皇帝更是6次登楼,御题匾额“光岳楼”,并先后御制诗章13首,《登光岳楼即事》便是其中之一。

  风华别致的光岳楼是中国十大名楼之一,也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不知荡漾了多少游人的心弦。它伫立在城中心,仿佛在告诉世人,纵使岁月流转,聊城风采依旧灿烂。

  (以上内容综合海报新闻、济南时报、文旅山东等整理)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