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历史尘埃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来源:闪电新闻作者:李想 2024-03-21 10:47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翻开历史的扉页,在奔涌的时间长河中形成的文化瑰宝,历经沧海桑田愈发璀璨夺目、焕发历久弥新的光彩。文化遗产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多次前往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山东既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非遗大省。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以擦亮“海岱考古”品牌为抓手深化考古研究,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古代文化遗迹,是探索现代文明源头活水的雪泥鸿爪。考古,正是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脉络。山东在这方面打出了“海岱考古”品牌,取得不俗的业绩——山东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以降文化,构成文化谱系完整、文脉传承的发展链条。2023年度山东共有16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并实施。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入选累计达到21次、24项,居全国第四位。沂水跋山遗址群入围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邾国故城遗址、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
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山东始终把文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将文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人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日益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底线守得更牢。
推动活化利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山东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展览与文物“亲密接触”,将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如今,在山东,“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2024年春节假期,山东博物馆成功跻身春节假期国内博物馆热度前十。据统计,正月初一到初七,山东博物馆总参观人数近15万人次,日均近1.9万人次。文博游的“出圈”离不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从藏品研究到陈列展览,从开放服务到社会教育,山东持续推动文物“活起来”,把更多的博物馆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历史课堂”。
以不可移动文物为基础的游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在山东,一大批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被纳入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砖瓦上刻着历史,街巷里流淌着时光。这些从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旅游胜地,经由可观可感的形象化再造,已经成为展示山东灿烂文化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去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蓝图。文化体验廊道是在文化遗产富集地区推动文化遗产集中连片保护和文化资源统筹开发利用的带状空间,具有推动文化保护传承、旅游提质升级及促进乡村振兴、交通完善、生态保护、数字建设、基层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多种功能。山东以实际行动促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正在从沉睡中醒来,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穿越岁月的长廊,走进我们的视野,定格为新时代的文化风景,齐鲁大地这片沃野之上传统文化的芬芳愈加醇厚。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