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锦 |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成果(四)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3-12-31 19:35
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的第十年,也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三年“大见成效”之年。儒学中心立足齐鲁大地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学术本色建设,加大学术研究投入,做好研究阐释和成果转化,不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推出了一批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年终岁尾,中国孔子网集中展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希圣希贤:<圣学十图>义理研究》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齐金江等
内容简介
《希圣希贤:<圣学十图>义理研究》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圣学十图》为朝鲜李朝大儒李退溪晚年重要著作,内容大体上是以中国宋代学者周敦颐、张载、朱熹等人若干作品为基础,将周、朱自己制作的图表,加上后人据周、张、朱三人作品制作的图表,汇成十图。每图之后,先录前贤论说,后附退溪简要评论,点明精神,交待关系。
本书从儒学传统出发,以宋明理学为依据,对十图之内容、宗旨、特点进行了全面解读。每图一章,每章皆分“概述”“阐释”和“解说”三部分。其中“概述”说明思想渊源,“阐释”解释文本含义,“解说”阐发个人见解。本书不局限于文本训诂或原文解读,而是力图借助过去两千多年的儒学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思想范畴来阐发,大大增加了这部著作的份量,体现了作者在儒学研究上的深厚积累和功夫,也展现了作者对宋明理学的独到见解和看法。
《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
内容简介
为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孔子研究院儒学人才高地建设新成就和儒学研究特聘专家学术研究新成果,推动新时代孔子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孔子研究院联合山东友谊出版社重点打造了《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具有高深造诣的儒学专家,也是孔子研究院首批引进的儒学大家、泰山学者或尼山学者。本丛书的定位是“尼山儒学文库”,是希望新时代的孔子儒学从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再出发,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好“四个讲清楚”层面做出圣地学者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套丛书注重成果的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和普及性,尤其强调高层次学者学术观点的创新性,是从宏观的儒学研究和微观的专题研究两个方面体悟儒家经典、走近孔子、感悟圣贤思想独特魅力的一次初步尝试。
《二十四史中的立德与修身》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
汤月娥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中的立德与修身》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二十四史中选取与官德修养和官德教育密切相关的近百个名人名言及其事迹,既有经典导读,明了其大概,也有文意阐释,通达其主旨,鉴览前古,启迪当今。一方面,从理论上接续古人强调历史“记事记言”的传统,立足本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上结合时代要求,突出“听其言而观其行”,古为今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特色。从体例上看,全书主要由史料出处、历史背景、经典解读、文义阐释、现代意义五部分组成,通过结合名人名言和具体事迹,旨在打通道理和做事两个层面,既要明理,也要明事,既要知言,也要力行。从纵的层面而言,本书基于二十四史选取材料,有信可徵,可以看到历史变迁大势之中官德有其恒常不变的内容,一以贯之,坚守奉行。从横的层面而言,各个朝代、民族背景各有不同,为官之道的进退取舍还需与时偕行、审时度势,能令人洞达隐微,通明世事。
《中华经典名句365》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部长、研究员
孔祥安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名句365》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工程项目成果。
为让青少年更好地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厚滋养,“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该书从经史子集等传统文献中精心挑选了365条经典名句,分为学、志、孝、悌、诚、信、友、善、谦、让、智、耻、义、利、勤、俭、省、慎、忠、恕、和、合、礼、仁等24个美德,涵盖了修养身心、为人处世方面的丰富内容。
该书为每一德目设立一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本书的逻辑框架,同时每个德目中选取的经典名句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便于学习思考。青少年通过对这24个与其日常学习、生活联系密切德目的学、思、践、悟,不仅会在内心埋下传统美德的种子,而且可以学到24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与做人的“公式”。365条经典名句则意在鼓励青少年每天诵读感悟一条,通过一年365天持之以恒的学习,聆听先哲教诲,受用终身。
本书旨在帮助青少年系统学习、感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进而助推整个社会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提升,是孔子研究院传统文化普及的又一力作。
《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曹景年
内容简介
《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由齐鲁书社出版。本书是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由孔子研究院学术著作出版经费和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团队经费资助。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经”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流变。一直以来的经学研究主要围绕经书及其注解展开,而很少涉及“经”这一概念本身。本书跳出传统研究框架,从观念史的角度,将“经”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有观念进行研究。作者认为,“经”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一个观念,并长期支配着中国古人的思想和行为。它既不是宗教学意义上的“经”(Bible),也不是文学、文献学意义上的classics,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典”。本书认为,中国古代的“经”观念包括圣(人的要素)、道(理的要素)、文(物的要素)三大要素,以及神圣性、指导性等特征。“经”观念是中国古代的基础观念之一,支配了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本书遵循历史发展脉络,详细探讨了从先秦六艺的产生,到清末考据学视域中的经观念,认为中国传统“经”观念存在一个内在的矛盾,即经与经书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经观念和经学的发展变化。经是神圣的,而经书是具体的,当把经书作为经的时候,意味着经书的内容具有了某种绝对真理性,而这与经书的“肉身凡胎”甚至颇有讹舛的客观内容形成矛盾。超越客观的经书,就会带来任意解释的弊病,拘守经书,则将削弱经的神圣性。经观念正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衍变,并深刻影响着思想史的发展。本书对于中国古代经学史、思想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反对个人主义:儒家视角下对道德、政治、家庭等基础的再思考》
著作者
美国知名汉学家
美国马里兰圣玛丽学院乔治和威利马•理福斯人文科学杰出终身教授、亚洲与比较哲学学会创始人之一
罗思文
内容简介
“孔子研究院翻译中国”系列之《反对个人主义:儒家视角下对道德、政治、家庭等基础的再思考》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山东省儒学大家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和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
罗思文认为,建立在竞争和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由、理性、自主的个体自我的错误观念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人权抽象概念,不仅无法妥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贫困加剧、社会不公、环境退化、人类异化等紧迫问题,甚至是有害于人类的永续生存和长治久安。带有集体主义色彩、更人道的儒家会为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提供很多智慧。
本书共十章,在分析探讨中西方哲学和伦理学,检视评析西方主流的个体自我概念基础上,深入阐发儒家对“人”的思考和认识,即人应当是承担角色、相互关联、负责任的道德主体。本书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儒家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当代西方政治社会语境,用东方智慧补救当代西方政治偏弊,探索解决西方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当代海外汉学研究路径,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海外汉学研究著作。
《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纪事卷》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曹景年
内容简介
《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纪事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儒学通志》为已故儒家学者庞朴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庞朴去世后改由苗润田教授、冯建国教授主持,2020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儒学通志》以时代为序分为若干卷,各卷由纪年篇、纪事篇、学案篇三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中国儒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面向。本书是《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的《纪事篇》。
本书选取先秦儒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详细论述其始末源流,勾勒了先秦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把先秦儒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孔子时代,论述孔子之前与儒学发生、发源有关的重要事件,以及儒家学者集中关注、频繁讨论的人物和事件。第二阶段是孔子与儒学的产生,围绕孔子生平重要事迹展开论述,主要突出孔子传承和弘扬礼乐文明、开创儒学发展路径的历史功绩。第三阶段是孔子后学与儒学的传承发展,论述孔门后学包括孟子、荀子等先秦大儒在继承孔子思想,继续发展、创新和传播儒学方面的主要事迹,最后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终篇。本书文风朴实,内容详实,重事实考证,言必有据,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以及新出土的简帛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
《曲阜碑刻视域下的孔子与历代中国》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霞
内容简介
《曲阜碑刻视域下的孔子与历代中国》由齐鲁书社出版。本书是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
在由汉至清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学一直作为主流思想形态而存在,历代尊孔崇儒之风由此日趋兴盛。作为孔子故里,曲阜尤其是曲阜孔庙,成为历代朝廷尊孔崇儒、传达治国理念、宣示儒家教化的重要平台。职是之故,曲阜保留下来大量有关孔子、孔庙和儒学的碑刻。这些碑刻本身,反映了历史上对孔子、儒学的重视。同时,碑刻的内容,更是孔子思想在传统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记录,体现了孔子思想与历代政权的互动,为我们考察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书主要依照历史朝代划分,结合曲阜现存碑刻出现的时间以及不同时期的碑刻数量与特点,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金元、明代、清代七个时间段展开。一个时间段为一章,每章对该时期曲阜所存碑刻的数量、特点进行概述,并根据碑刻内容,总结该时期孔子思想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政权、社会之间的互动。最后一章对曲阜碑刻文献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总结。本书通过对曲阜碑刻这一特殊的儒家文献的考察指出,历史上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不论国祚长与短,历代政权在实际的社会治理中,都无一例外地选择尊孔重儒,以儒治国。这与儒学所具有的关注社会、关注世道人心的治国理政特质密不可分。
《成人之道:儒家角色伦理学论“人”》
著作者
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
安乐哲
内容简介
“孔子研究院翻译中国”系列之《成人之道:儒家角色伦理学论“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山东省儒学大家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和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
安乐哲认为,基础个人主义深根固柢于西方哲学叙述,稀释淡化了人的道德责任感,具体而微地审视超越个人主义另觅坦途的儒家关系性建构的人之观念及其深刻启示,已经势在必行。儒家传统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源自于一种对实际人生经验相对直接的写照。就其宗教感而言,儒家提供了“以家庭为中心”而非“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性。在没有末世论的情况下,早期儒家思想似乎更关心如何充分利用现象世界的进程与变化,这样的现象世界被视为“道”“万物”或者合而观之“一切正在发生者”。儒家社群根基于对“礼”的崇尚与遵循,以“孝”作为支配性的道德律令,同时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关注人的修身成长,意在教育人们过有智慧的生活。
本书总共包含七章,以比较哲学的广阔视域,系统深刻把握儒家思想的真义与精髓,全方位、多角度阐释儒家角色伦理关于“人”与“成人”的思想,旨在尽可能清楚地阐述儒家哲学所贡献的整体的、相互依存的、叙事性的人之观念,完成对超越基础个人主义的儒家角色伦理学中人之观念的理论化。
《论语学研究》第三辑
主编
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研究员
魏衍华
内容简介
《论语学研究》(第三辑)“《孔子家语》与中国文化新认识”专辑由齐鲁书社出版。本书由中国孔子基金会资助出版,是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成果。
《孔子家语》与《论语》同根共源,成书时间几乎同时,而且皆为孔门弟子记录、整理的“孔子言论”,只不过《论语》选编者以“正实而切事”为标准,将认为重要的“孔子言论”选编入《论语》,其余材料则归入《孔子家语》。如果说作为“孔子遗说”之“选集”的《论语》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文集”的《孔子家语》同样非常重要。随着新出土文献的面世,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孔子家语》这部“论语类”文献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新时代的中国“论语学”固然需要研究《论语》,但不能只限于研究《论语》,而是要涵盖所有的“论语类”文献。
为阐释《孔子家语》蕴含的圣贤智慧,打开《孔子家语》研究的新局面,2021年10月,“《孔子家语》与中国文化新认识高端学术论坛”在曲阜召开,会议结束后,遴选、整理出二十余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以及五位著名学者接受中国孔子网的采访稿,汇集成《论语学研究》(第三辑)。本书所收录论文分为综合研究、专篇研究、学术史谭、学术专访四部分,是本届高端学术论坛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旨在推动开辟孔子、儒学研究的新境界,打开中华文明研究的新局面。
编辑:翟凌宇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