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理路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王天民 2023-11-28 09:2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和逻辑理路,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主题,也是历史大势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而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不仅为中华民族长期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五千多年来每每激励中华民族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历经磨难而砥砺前行。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本土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中华文明带来强势冲击。资本主义文明自产生以来,曾有力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资本主义文明有着突出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弊病决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困境和必然被超越的宿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当前人类遭遇的诸种危机和困境,就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自限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从生死危亡走向伟大复兴,中华文明随之重新焕发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发展奇迹,中华文明得以重现生机、再续辉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日益陷入发展困境,社会主义制度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在东方中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人类发展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难题,格局之变、时代之困呼唤人类在发展模式和文明样式上作出根本调整,以化危为机,走出困境,建设繁荣美好的新世界。为此,必须省思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精华,开创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美好未来,是时代主题,也是历史大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文化根基。中华民族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不是历史的偶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气,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例如,中华文明重视道德,无论是强调“顺应自然之道”的道家文化,还是强调“孝悌为本、仁民爱物”的儒家文化,皆凸显出鲜明的“道德”个性。中华文明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凝聚人心、汇聚人力,推崇中庸、自持、调和,注重教化、修为、自律,这种精神个性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化育创造力和坚韧品质,以及协调人际关系、化解人际纷争、理顺社会秩序,不但尤为重要,而且非常有效。在技术手段、生产能力、人口数量相对有限的农业社会,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精髓有效地激励、引导和规范着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使物质生活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稳定态势,多次创造了盛世的辉煌历史;使精神生活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中华文明篇章;使社会生活得以良善治理,持久地建树了和谐有序的善政典范。

  近代以来,崇尚财富攫取和武力征服的文化开始在世界流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其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和财富集聚能力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华文明一度黯淡,但并未终结。当今时代,资本主义文明经历繁华喧嚣后陷入困境与危机,人类在反思中开始“由物向人”“由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折返,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在当代焕发出独特的时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脱离中华文明的基底,不能放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就和时代境遇,汲取中华文明之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从根本上破解资本主义制度体制所造成的“普遍对立的关系”,彻底改变人与世界被物化异化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文明在精神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是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优势,把这种理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文明精神上的共识性转化为理论自觉和实践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之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程度和水平,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文明状况。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始终在迷茫中徘徊,一直未能步入正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推动着中华文明与时俱进、更新转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把“第二个结合”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两个结合”鲜明地标示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思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长期坚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创造性地吸收融入其中,应对和破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普遍对立关系”“全面物化异化”的困境和危机。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将全面构建起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为人类发展创造新的文明境界。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