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四个着力点

来源:天津日报作者:朱继东 李泽中 2025-02-10 09: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科学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持续深化形成规律性认识,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守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之正的重要命题。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更是必然要求。这充分表明,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要事,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其极端重要性并认真贯彻落实,引领带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各领域、全过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凸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本质核心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文化是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阶级的人反映和表达本阶级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主导其思想文化、道德价值成为社会主流精神文化,以在精神层面与其物质力量相配合,共同维系和巩固其阶级统治。在不同阶级文化的交流交融乃至对立冲突之中,文化领导权问题自然而然产生,成为阶级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带有根本性的关键点。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争夺、掌握、巩固文化领导权的任务贯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传播、繁荣发展的核心议题。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党的文化领导权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斗争,他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通过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积极斗争化被动为主动,最终促进中国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取得政治和经济上的领导地位之后,更要坚持立破并举以进一步坚持和巩固所掌握的文化领导权,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走上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不归路。围绕文化领导权的斗争实质上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是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途径,说到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来影响人、感召人。要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把先进的思想文化交由人民群众掌握,就会让强大的思想武器迸发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与其他阶级的政党相比,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力图造就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其关注现实的人、服务人民群众、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优势、信心和底气所在。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文化领域的繁荣兴盛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逐渐蒙尘。中国共产党在危难时刻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生命力,并通过百年来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谱写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全新篇章。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源源不断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浸润人心,才能培养出更多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因此,全体党员干部在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犹疑,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党性原则贯彻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全过程、各方面,这一点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人民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就是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设中的人民主体地位,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必然是由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时代更要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精神需求、塑造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凝聚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影响力、号召力,文化领导权的实现不在于使用形式上的强制力,而在于人民群众是否真心认同我们党所倡导、发展的先进文化,要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根植于人民心间。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一致、相统一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党性和人民性关系,指出:“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无比坚强的文化领导能力,就在于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于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我们领导文化事业所坚持的原则立场,对于一切包含反党性、反人民性以及刻意制造党性和人民性对立的观点的文化必须予以彻底的批判和严厉的驳斥。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按照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将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同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推动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全面进展。

  三、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点任务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实现文化复兴则必然要建立与巩固文化主体性。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没有形成对宇宙大本大源问题独立的认知与分析的方法,没有使得民族内部的多数人产生自觉认同,那么就远远没有达到文化上的成熟与自主,不足以应对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乃至侵蚀。随着中国与世界交融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力度和强度,依仗西方文化霸权将其话语体系、叙事逻辑、价值观念等向我国持续输出与渗透,构成对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现实挑战,凸显出巩固当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迫切现实需要。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要有坚实的文化主体性作为依托,建立与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过程同时也在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印记。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主体性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支撑,让中华文明拥有可以屹立世界文明之林的坚实根基。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定封建的、落后的部分。因此,我们要科学甄别出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因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华文化主体性构建中焕发新生。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建立当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依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彼此契合、互相成就,共同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注入无限生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与智慧,凝结具有马克思主义真理品格、中华文化显著特色的中国精神、时代精神,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强,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要激发出全民族对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当然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同时也要避免拒绝文化交流的盲目排外、保守封闭。在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积极地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真诚的交流互鉴,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彰显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而且也会为我们党领导的新文化创造提供更多的动能。

  四、夺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主动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关键举措

  马克思主义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之中,经受各种学说言论的诘难、攻击,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下的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不是从天上掉下的,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尖锐的、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斗争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要求我们党要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理论的、现实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既包含党内外也包含国内外。只有通过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我们才能在党内思想斗争中固本培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中激浊扬清,守好我国意识形态主阵地,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要打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阵地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深入、更为频繁,争夺阵地、人心、群众的斗争一刻也未曾停止。我们必须敢于善于进行新时代的文化革命、意识形态革命,在涉及大是大非原则性问题上,我们必须争论、表明立场、寸步不让,在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偏差。对于披着学术外衣、文艺外衣等鼓吹西方价值观念、充当西方文化霸权渗透工具的“毒草”,我们要坚决地、主动地开展斗争,揭露其思想的实质与危害,用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建设人民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要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要把政治原则作为队伍建设首位,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努力培育一大批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家里手”,以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强的能力本领讲好中国故事,凸显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对于网络空间,我们要更加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变化,让主流思想文化有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领力、号召力、影响力。对于国际社会,我们要更加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着力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压制与封锁,通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争夺中国国际话语权。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挑战,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