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氏绢艺的第十一传人,秦三杰自6岁就能用绢帛做出栩栩如生的“蝈蝈白菜”。长大后他参过军打过战,但不论走到哪里口袋里总揣着绢、镊子、钳子,一得空就钻研绢艺。而今年至96岁高龄,秦老依然乐此不疲地醉心...
有着设计功底的郑天泗,非常热爱锡雕艺术,随后跟着师傅不断磨练锡雕技艺。在学习过程中,他遇到了同样热爱锡雕的庄亚新,两人相知相惜,在打磨锡雕的过程中有了灵魂上的默契,成为了一对“锡雕侠侣”。他们专心...
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素有中国黑砂第一乡的美誉,2006年荥经砂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去看一看这项一度濒临失传的技艺如何重换光彩。
自从继承了岳父的笔庄,黄希林做毛笔已有三十余年了。在大多数人用毛笔写字的年代,湘笔的需求量很大,每天来黄老家买笔的人络绎不绝。但如今随着签字笔和电脑的普及,毛笔一行日渐式微。黄老不顾兄弟姐妹的放弃...
长沙弹词,是湖南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而今,从事这门艺术并以此为生的却只王志敏一人。王志敏自幼学习曲艺,偶然听到弹词,便一发不可收拾,立志成为弹词艺人。
位于长沙望城的铜官窑,是唐朝彩瓷的发源地,此地出产的瓷器曾名噪一时。千年过去,桑田碧海,这里已不复昔日繁华,但仍有人固守于此。
磨刀手艺人杜继坤今年72岁,从事磨刀这份行业已经56年了。在过去的时光里,他每天早上九点来,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坚持开门营业。他觉着虽然磨刀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心灵手巧。
作为贝聿铭的弟子,林兵策划了一个关于贝老的完整文献展览。贝老把他在苏州的经历化成灵感,融入他许多的建筑设计中,将民族的文化带向了全世界。林兵希望通过这次策展,将贝老的这份珍贵的寻根情怀表现出来。
北京金马派风筝传人吕铁智,从小喜欢玩风筝,后师从马派风筝传人金福忠学起了做风筝。他觉得,做一个贪玩的手艺人很快乐。
古法制作的苏州三面折扇,一度失传,2008年,“唐嵩记”这家苏州老扇庄的第二代传人,唐以忱的奶奶赵梅英,在耗时两年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后,三面折扇得以重现人间。
老施本是绍兴人,17岁那年跟着自己的哥哥来到大上海修钢笔讨生活。就连自己也没想到,这钢笔一修就是67年。对于自己的手艺,老施非常自信:“到了我手里的钢笔,就没有修不好的。”
刘绥滨,道名信玄,青城派武术第36代掌门人。上个月20号,《摔跤吧!爸爸》主演阿米尔·汗上也上山拜访刘绥滨,向他讨教太极精髓。
在苏州,有一门近乎失传的手艺——金银锤揲。锤,指通过锻打使金银等材质变成薄箔。揲,意为“椎之使薄”。锤和揲同时作用于金属器皿、使之从自然状态延展成中意的模样,则为锤揲。如今有位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却...
吴竹琴,81岁盘扣师傅。盘扣分为花扣、蝴蝶扣、桃子扣和葫芦扣,每做一对盘扣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但吴奶奶却每对都做的很用心。吴奶奶说“这一裁、一缝、一绕之间,所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精致扣结,都凝聚着自己...
说起旗袍,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绝代风华、遗世独立,隐隐绰绰引人遐想。李荒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从事了七年的导演工作,出于对古法旗袍的喜爱选择重进大学进修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起了古法旗袍传...
庞宪宝,浙江天台人,在杭州长板巷做棕绷床已经有近三十年历史。庞师傅靠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面对时代变迁和城市扩建,他在杭城一隅守着自己的棕床店,坚守着自己的匠人精神。
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今天的传承者专栏,我们带您走近古籍出版人李克。三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与古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发绣就是以头发丝为原料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江苏东台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周莹华在传承经典发绣的基础之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统一,达到了非笔墨丹青但光彩动人的效果。
金银丝镶嵌技艺集绘画、镶嵌和雕刻艺术于一体,冯文祥、冯文寅俩兄弟将纤细的金银丝以万千姿态镶嵌于各类器物之上,使原本朴拙之物变得熠熠生辉,还增添了几许韵味。
龚老全名龚德月,今年已是84岁高龄,他从十七八岁开始做秤,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
北京南城那片儿,一直是老北京传统手艺人的聚集地,工艺脸谱绘制就是其中的一小分支。郭石刚,一个绘制脸谱的手艺人,做这一行已有17年。他将脸谱做成面具,很受“潮人”们的欢迎!
费永泉,退休前是一名机械课程老师。因为单纯地喜欢京剧,退休后,开始在蛋壳上绘画京剧人物脸谱。十年来,费永泉用掉了数不清的蛋壳,也成就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蛋壳画。
守护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中国孔子网“传承者”专栏,走近古陶瓷修复非遗传承人王春发,在他的手里,那些残破不堪的古陶瓷,涅槃重生,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晒纸是一百零八道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宣纸最后的成型,最讲究一个手的力道——“点拐”时要拿捏有度,刷纸时要“踏雪无痕”。毛胜利是宣城泾县的一名普通晒纸工,他晒的宣纸被杭州G20峰会专门选用。
“硬可断铁,软可剪棉”,产自安徽泾县后山村的后山剪刀,享有“天下第一剪”的盛名。其制作技艺起源于宋朝末年,而制作这样一把正宗的后山剪刀,需要历经“打坯、打眼、淬火”等24道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泥咕咕,是河南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相传这门手艺源起于唐朝,传到如今原料依旧是最简单的泥土,并多以三国、水浒古典名著人物和飞禽走兽作为题材。
铁画作为安徽芜湖地区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72岁的储金霞,从事铁画艺术创作已有50载。如今她仍手握锤子,锻铁为画,精心创作着一幅幅意蕴深远的铁画。
陆燊家是世代相传的鞋匠,从小耳濡目染的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选择继承了这门做戏鞋的手艺,如今在杭州戏鞋行业已小有名气。
李杰是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一名壁画修复师,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比起来,他的故事似乎更加精彩!
古老的汉字,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成就了无比璀璨的中国文化!这部《汉字》宣传片,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
中国的木版年画源于河南开封!“一生一事,无怨无悔”,如今将近古稀之年的任鹤林,仍在自己筹资建立的开封年画博物馆不遗余力地为木版年画的推广和传承努力着。
细纹刻纸在温州是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刀工精妙、刻法细腻。朱铭是个90后,做刻纸却已有十七八年,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呢?
佳子彧,90后男生,“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出生于手艺世家的他,自小便对捏面人有浓厚兴趣。
天地何来?人类何生?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阴阳絪缊,五行相杂。 万物化醇,恭惟纲纪。 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惟德是辅,敬德保民。 水能载覆,民贵君轻。 无信不立,去食去兵。 巍巍孔...
伟哉夫子,如岳之耸。德尊道隆,海内归宗。 多士肃肃,庙堂雍雍。典祀有常,是仰是崇。 簠簋备列,粢盛隆丰。笾豆蠲潔,三牲肥充。 笙镛和鸣,佾舞称容。神其来格,享此献奉。 生民之初,心智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