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物馆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首个文物(博物馆)分论坛在曲阜举办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赵琳 日期:2023-09-27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开设文物(博物馆)分论坛,9月26日上午在曲阜尼山圣境举办,邀请国内外文博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博物馆: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

  安来顺: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博物馆就是曲阜孔庙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认为,在济宁曲阜举办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馆)分论坛很有意义。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孔子的诞生地,也因为早在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逝世第二年,鲁哀公就在这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文庙——曲阜孔庙,被认为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它告诉公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启发公众要往哪里去,帮助现代人建立起对自身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信心。”安来顺认为,当下,人们在对博物馆藏品的当代价值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博物馆也成为文化“两创”的重要助推器。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博物馆发挥着民间交流大使的作用。”安来顺表示。以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里程碑,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互动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

  托米斯拉夫·索拉:博物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二十多年来,世界最佳遗产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世界有很多问题,在面临冲突时,文化交流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博物馆理解我们的过去,并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托米斯拉夫·索拉说,博物馆是文物的家,在博物馆,各种文物向公众开放共享。博物馆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人的生命周期。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博物馆在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中的作用,用博物馆的力量让世界更加美好。

  刘曙光:6565家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

  “博物馆所体现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让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容易产生信任,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特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展览更容易实现浸润人心、消弭分歧的传播效果。”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博物馆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展现,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角色。

  中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通过对外展览展示,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吸引力。

  面向未来,刘曙光认为,广大文博人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展览输出,展览展示多元文明,积极探索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新手段。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文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博物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介绍,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作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认为,博物馆是储存历史记忆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对话的空间。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使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沟通桥梁。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变化,我们要去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拥抱更多的多样性,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表示,国际博物馆协会可以远程提供建议,帮助各国博物馆应对变化。

  利玛·卡瓦姆:有195件叙利亚珍贵文物在中国展览

  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策展馆长利玛·卡瓦姆表示,博物馆在维护叙利亚文化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有150多年历史,有很多珍贵文物。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的6个省份开展了合作,目前共有195件珍贵文物在中国展览。这些文物在中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布展设计精美而细致。两年中,有近百万中国人通过观看展览,了解到叙利亚的历史文化。

  利玛·卡瓦姆表示,博物馆展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共享不同文明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和资源,吸引公众共同分享知识、启迪思想、传递精神,丰富了不同文明对话的层次与维度。

  李怡章: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文物“共享”

  马来西亚科学院创院院士、高级院士李怡章注意到,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博物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通过传感器、监控等,保证了博物馆的温度、湿度、压力,优化了文物收藏条件,帮助博物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在安保方面,数字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怡章表示,有强大的建设能力和先进的5G技术作为支撑,中国的很多博物馆越来越智能化,互动虚拟体验越来越高清立体,沉浸感很强。他建议,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合作建设虚拟博物馆,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文明发展。“中国的‘遇见敦煌’数字展就做得非常不错。”

  龚良:未来的博物馆必须是“好玩”的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认为,未来博物馆更加注重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更加智慧化科技化,更加注重公众的参观体验,未来的博物馆必须是“好玩”的博物馆。

  未来博物馆的展览包括文物、标本、艺术品创意主题展,对比融合展,当代艺术展,沉浸式体验展,剧场式的展示展演,城乡历史景观再现展,融合展览等。

  展览阐述方式很重要。龚良介绍,南京博物院每年有370多场演出。南京博物院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挖掘出了中外帝王共通点,很受欢迎。

  刘延常:山东博物馆已形成多个对外交流展览品牌

  山东省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介绍,山东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0万余件,馆藏的诸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唯一性。今年上半年参观人数达到104.67万人次。暑期6月至8月,观众达近109万人次。

  山东博物馆现已成为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弘扬优秀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多个成熟的对外交流展览品牌,如:黄河文明主题展、佛教造像展、汉代石刻艺术展、孔子文化展、陶瓷展、明代服饰展、鲁绣展、木版年画展等。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走出去”举办了30多次展览,也引进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展览。今年,山东博物馆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的3家博物馆签署了备忘录,达成了友好合作意向。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开展合作。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博物馆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首个文物(博物馆)分论坛在曲阜举办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作者:赵琳 2023-09-27 10:16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开设文物(博物馆)分论坛,9月26日上午在曲阜尼山圣境举办,邀请国内外文博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博物馆: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

  安来顺: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博物馆就是曲阜孔庙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认为,在济宁曲阜举办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馆)分论坛很有意义。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孔子的诞生地,也因为早在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逝世第二年,鲁哀公就在这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文庙——曲阜孔庙,被认为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它告诉公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启发公众要往哪里去,帮助现代人建立起对自身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信心。”安来顺认为,当下,人们在对博物馆藏品的当代价值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博物馆也成为文化“两创”的重要助推器。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博物馆发挥着民间交流大使的作用。”安来顺表示。以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里程碑,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互动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

  托米斯拉夫·索拉:博物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二十多年来,世界最佳遗产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世界有很多问题,在面临冲突时,文化交流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博物馆理解我们的过去,并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托米斯拉夫·索拉说,博物馆是文物的家,在博物馆,各种文物向公众开放共享。博物馆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人的生命周期。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博物馆在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中的作用,用博物馆的力量让世界更加美好。

  刘曙光:6565家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

  “博物馆所体现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让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容易产生信任,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特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展览更容易实现浸润人心、消弭分歧的传播效果。”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博物馆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展现,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角色。

  中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通过对外展览展示,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吸引力。

  面向未来,刘曙光认为,广大文博人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展览输出,展览展示多元文明,积极探索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新手段。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文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博物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介绍,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作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认为,博物馆是储存历史记忆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对话的空间。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使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沟通桥梁。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变化,我们要去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拥抱更多的多样性,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表示,国际博物馆协会可以远程提供建议,帮助各国博物馆应对变化。

  利玛·卡瓦姆:有195件叙利亚珍贵文物在中国展览

  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策展馆长利玛·卡瓦姆表示,博物馆在维护叙利亚文化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有150多年历史,有很多珍贵文物。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的6个省份开展了合作,目前共有195件珍贵文物在中国展览。这些文物在中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布展设计精美而细致。两年中,有近百万中国人通过观看展览,了解到叙利亚的历史文化。

  利玛·卡瓦姆表示,博物馆展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共享不同文明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和资源,吸引公众共同分享知识、启迪思想、传递精神,丰富了不同文明对话的层次与维度。

  李怡章: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文物“共享”

  马来西亚科学院创院院士、高级院士李怡章注意到,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博物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通过传感器、监控等,保证了博物馆的温度、湿度、压力,优化了文物收藏条件,帮助博物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在安保方面,数字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怡章表示,有强大的建设能力和先进的5G技术作为支撑,中国的很多博物馆越来越智能化,互动虚拟体验越来越高清立体,沉浸感很强。他建议,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合作建设虚拟博物馆,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文明发展。“中国的‘遇见敦煌’数字展就做得非常不错。”

  龚良:未来的博物馆必须是“好玩”的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认为,未来博物馆更加注重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更加智慧化科技化,更加注重公众的参观体验,未来的博物馆必须是“好玩”的博物馆。

  未来博物馆的展览包括文物、标本、艺术品创意主题展,对比融合展,当代艺术展,沉浸式体验展,剧场式的展示展演,城乡历史景观再现展,融合展览等。

  展览阐述方式很重要。龚良介绍,南京博物院每年有370多场演出。南京博物院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挖掘出了中外帝王共通点,很受欢迎。

  刘延常:山东博物馆已形成多个对外交流展览品牌

  山东省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介绍,山东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0万余件,馆藏的诸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唯一性。今年上半年参观人数达到104.67万人次。暑期6月至8月,观众达近109万人次。

  山东博物馆现已成为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弘扬优秀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多个成熟的对外交流展览品牌,如:黄河文明主题展、佛教造像展、汉代石刻艺术展、孔子文化展、陶瓷展、明代服饰展、鲁绣展、木版年画展等。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走出去”举办了30多次展览,也引进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展览。今年,山东博物馆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的3家博物馆签署了备忘录,达成了友好合作意向。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开展合作。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