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见新媒体 >孔子会客厅
视频介绍
时间:2016-05-09 15:32: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

史幼波:儒家的回归,标志着社会进入正常化

  问:我们知道《论语》里面有句话,叫“君子下学而上达”,您认为儒家要“上达”的是什么,儒家的这种理想是否可以在日常的人伦规范中实现?

  史幼波:“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如果引全了,这句话在《论语》里面,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下学而上达。那么学在儒家的精神当中,也是一个核心的理念,儒家是最重学的,所以一开篇是“学而时习之”,然后在整个《论语》的这本书里面,很多地方都谈到了为学。这里仍然是在谈学,但是很多人,当读到了“君子下学而上达”的时候,往往容易错解,觉得我们学习儒家的思想,那么学习以后,就能够上达,就能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么古代的过去,怎么上达?贫子,一个贫穷的人,通过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最后去科举考试,一下子就能够光宗耀祖,一下子就能够飞黄腾达,但是这句话不是那个意思。这句话确实在讲为学。但是为学,是建立在“不怨天,不尤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不怨天”是上不怨天。我们人的命运有种种的坎坷,有种种的磨难,那么我们很多人就会说,老天爷不公平,怎么会把我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给我这样一种不好的命运。所以往往是怨天,然后尤人。我自己做的不好,老是去怪别人,最后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成为一个孤傲之人,觉得整个社会都在与我为敌。那么“君子下学而上达”,实际上“不尤人”的意思就是在人道的学习的过程当中,我自己做事,本身也是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不去抱怨别人。这是学习的一个标准,我不怨人,不怨人最后要达到上达。下学而上达,通过这种人道的不怨人的学习,不抱怨的学习,要达于天道,不怨天,由人道而天道,这个才是“下学而上达”的本意。儒家的核心思想,我刚才也讲了,是“志于道”。孔夫子的学问,他根本是,他立志是在道上,立志在道,而这个道,指的就是天道。那么天道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那么这个根本规律,他一定是有他可以被我们理解的和运用的地方。我们理解这个天地的根本规律,有一个根本规律,什么规律?因果律。对不对?有因必然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当中,我之所以有现在这么多苦难,跟我以前面对苦难的态度和方式有关系。那么,我们真正通过在人世之间的磨练、学习之后,然后明白了这种人生的因果律。明白之后,实际上你也就明白了一部分的天道,那么你就可以说是由下学而上达于天道。那么下学上达于天道,用儒家的核心思想来说,或者是说,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来说,你就做到了天人合一的这样的精神境界。

  问:儒家的很多经典里面都提到 “孝”,我们注意到政府也在国家层面积极地推广孝道,儒家为什么这么看重“孝”?提倡“孝”道对我们的当前社会有什么意义?

  史幼波:孝道确实是儒家经典中核心理念之一,曾子写过一部《孝经》,《孝经》一开篇就讲,服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明之行也,开篇三句话,孝,是天经地义,是人人都应该去行的事情。这个是没有任何含糊,没有任何可商量可讨价还价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这是天经地义。什么叫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就是永不了改变的。老天爷,天,他就是这么经。经者常也,永恒。不变之谓经。永恒不变的天道,就是这样展现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展现出来的?它落实到具体的生命的本能的个体当中,那么孝,作为父子也好,母子也好,这样的一种血缘的亲情,是儒家建立自己人间伦理系统的核心。一个不孝的人,对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你想,他可能对其他人真正的好吗?所以在汉代的时候,汉代作官,是举孝廉。由大家乡里乡亲来推荐,推荐哪一家的孩子最孝顺。好,就把他提拔出来,作为后补官员,一旦这个官员有缺口了,就补上去。为什么?因为它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说实话,我们人有时候到社会上跟其他人接触,往往都带着面具,都带着面具。感觉你跟别人接触,都彬彬有礼,都很有修养。但是一回到家里面,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往往就原形毕露。跟你的父母在一起,那就是啃老一族也罢,在父母面前就没个样子。然后跟自己的夫妻在一起,也是这样子的。跟亲人在一起恰恰你的表现才最能够体会你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面,上能够孝敬父母,下能够爱抚子女,中间能够夫妻和睦,这个在儒家来说,这个是你一个人个人修养进入到社会人伦当中的基础,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步骤绝对不能颠倒。一定是先修身,修身表现在哪里?你身修得好不好,你个人的德行修养好不好,一定要在你的家庭里面反映出来。你是不是孝顺父母,你家庭是不是和谐。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你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地做好。不然的话,人格,我在外边是一套,回到家里是另一套,人格会分裂,会出现很大很大的问题。所以孝道,是做人的一个基础。而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多问题,往往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出了问题。所以提倡国学,提倡传统文化,从孝道这个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是当务之急,可以这么说。 

  问:有人说传统文化在我们国家断代了一百多年,但这些年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民间,都有一股很高的学习国学的热潮,甚至聊国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变化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史幼波: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他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中国历史我们去看的话,你就看得到,实际上从先秦,从战国后期以来,乃至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来,儒家就有过一段时间,非常严重地被打压。“焚书坑儒”是一个代表。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只要国家一安定起来,儒家的思想迅速能够成为这个社会国家的主流。历史上还有其他的时候,比如说到了汉代的末年,魏晋玄学的兴起。凡是,我们观察历史就会发现,凡是在乱世的时候,就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过渡的时候,儒家思想就会非常的衰微。但是只要国家回到了正常,儒家思想就会重新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为什么?有原因。儒家思想讲的是“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人间社会的常道。而在时代与时代交接的时期,其实是在人类历史的“非常道”,在“非常道”的时候,人只能用“非常”的方式。而只要你进入了正常的社会,那一定得按照“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精神,来面对社会人性。所以当代社会的回归,儒家思想的回归,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他是我们当代社会进入正常化的一个标志。我们以前其实并不是那么正常,从民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建国的初期,有很多不正常的东西。但是到了现代,儒家的重新回归,国学的重新回归,标志着我们现代的社会已经开始进入正常化。

 

责任编辑:刘兴胜
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