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涛:吟诵之美 令我忘却烦恼
——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决赛选手专访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魏俊怡 2017-11-17 16:34
半决赛40进20现场 刘鹏涛吟诵表演 图/李晓梦 陈孟
传习雅言之道,培育君子之风。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中国孔子网、济南市图书馆、山东孔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全国总决赛于11月3日在济南落下帷幕。本届大会历时5个月,吸引来自全国1128人报名,涉及27个省份及直辖市。最终,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80组选手晋级决赛,齐聚济南进行了精彩的吟诵展示,为观众带来一场独具文化内涵的视听艺术盛宴。这是对中华吟诵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和精彩亮相的大会,更是一次全民动员的大会。80组选手,从三岁的天真孩童到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不仅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人故事,并深深的体会到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本网将对这些有情怀的选手与吟诵爱好者进行专访,一起聆听属于他们自己的吟诵故事,来自山东省烟台市的刘鹏涛先生也接受了本网专访。
在本届吟诵大会上,刘鹏涛凭借传统读书调《陈情表》,得到专家评委的赞赏肯定,进入全国前20强。在抽选环节,他用烟台传统吟诵调表演一首《行路难》获得现场评委与观众的赞叹连连,最终一举夺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是从小时候就喜欢传统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自己的爱好:(诗、词、曲、赋、易、武、禅、茶)大约在1997年跟伯祖父刘常谭先生学习诗文吟诵。因为喜欢吟诵,平时在朋友小聚、教师联欢会、快乐的节日都会兴之所至,高歌吟诵,以助雅兴。
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家人探讨读书的吟诵之乐,相互鼓励、相互进步,丰富生活,常游览古迹名胜,培养文化元素;学校工作中,百忙余暇,浅吟低唱,吟诵使我忘记烦恼,振奋人心;学校寒暑假期间,在学校经常开展吟诵培训,学生达千人,
在这次吟诵大赛中,最大的感触是让我认识到了许多吟诵界的朋友,它们的高超吟诵技艺让我叹服,难忘的师友——湖南的刘潔淳、李晓阳,山东王昊、丁桂明,河南赵广鹏等,同这些老师一起交流学习,是我很受益匪浅,在最终决赛中,我也尽可能的展示吟诵并复原了传统私塾读书的基本吟诵技法。
我是山东烟台市中英文学校一名美术教师,从小很迷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古为乐,以文为友,崇古且不泥古,法古而开今,我家堂号:笃敘堂。笃敘读书也。我的伯祖父叫刘常谭,九岁上私塾,是家族传统文化的传薪者,他是一名畜牧局医师,伯祖父小时候受到了我的曾叔祖刘桂彬先生的指导学习,因伯祖父在兄弟辈最长且聪明伶俐,故曾叔祖特别爱惜。经常教导他。稍长经常与他书信来往,谈文论道。曾叔祖文化很高,是山西五台山碧山寺的住持,在家乡称他“满篇学”“学问比天高”,他一生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他传承了刘氏族祖辈道光年间刘奎英(贡生、儒学训导)和咸丰年间刘馨庭(郡庠生、鸿胪寺序班)的学问,可以这么说,当时曾叔祖处于对旧文化的热爱和对后辈人的关心,留一点文化种子,由他教导了伯祖父,伯祖父从1997年开始教给我了,第一次讲的是《千家诗》第一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至今犹记耳畔,尤其伯祖父读诗的样子和声音。伯祖父的读书声音高亢铿锵有力,从其声音中可以体会到对读书的热爱,后来我在课堂教学上,经常谈及此事,模仿伯祖父的样子,当时还喜欢错念歪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打芦花过前川……”跟伯祖父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后又讲了《聊斋》等作品,从那开始就喜欢上了吟诵,一直到2014年,又接触到了朱立侠博士,华锋教授等专家老师,从而使我的吟诵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吟诵成了我的人生精神支柱,以后在教学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吟诵阐释读书之乐,将吟诵读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