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由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方言吟诵普查工作启动暨第一期山东省方言调吟诵普查员培训开班仪式在济南举行。本次培训为期三天,来自山东各地的20余名方言吟诵普查员在接受专业培训之后,将奔赴全省开展方言吟诵的调查采录和整理研究。据悉,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例由省级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组织的方言吟诵普查工作。
开班仪式现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支持开展对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段培永、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办公室研究员李志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为“山东省方言吟诵普查工作办公室”揭牌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要求,山东省语委联合有关单位率先启动山东省方言调吟诵普查工作,并委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承担普查整理研究工作。为做好各地方言吟诵情况的调查采录和研究整理工作,特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了此次培训班。
来自山东各地的20余名方言吟诵普查员将接受专业培训
培训班学员均由各地市语委办公室选派,均为学习过吟诵理论并掌握一种吟诵调、熟悉蒙学读物及经典读物的优秀教师或教育管理干部,他们在培训结束后将按规则落实由有关部门提供的85岁以上老人是否符合采集要求,并与有关采集专家共同完成对吟诵传承者的调查采录和整理研究工作。负责该项工作的山东省语委办公室李志华表示,期待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线索,共同寻找耄耋硕学的吟诵老人,也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到活动中来,集合全社会力量,推动方言吟诵采集和研究工作。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主要诵读方式、创作方式,是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儒家修身的教育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吟诵是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所谓吟咏诗词,诵读文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依字行腔。吟诵还与青少年礼仪和孝亲文化,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培训期间,培训班学员们还与来济南寻根祭祖的台湾省台中市李炳南山东古调吟诵研究传播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吟诵学术交流。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李志华介绍说,山东省语委重视中华传统吟诵的推广和普及,在首都师大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徐健顺教授团队等国内著名吟诵专家的支持下,经过近五六年来的师资培训,已有近万名教师接受过培训或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吟诵,在山东省语委、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经典诵读大赛中都有吟诵专场。吟诵也因其韵律性的愉悦感深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喜爱,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经典的读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