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范晓静:吟诵教学初探索

来源:文化大观作者:范晓静 2017-08-24 09:38

  范晓静:去年冬天,徐健顺老师关于吟诵的一场讲座把我带入了吟诵的美妙境界之中,多变的旋律、深情的吟唱吸引着我对吟诵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吟诵展开初步探索,并在我们年级尝试展开了吟诵教学。回顾自己这半年来对吟诵教学的初探索,有迷茫也有收获。


(范晓静 资料图源自网络

  为什么要进行吟诵教学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听了徐健顺老师的吟诵讲座后,我带着兴趣对吟诵展开了了解、研究。
  那我为什么要进行吟诵教学的尝试呢?记得那次去山大附中听课、教研,当听到山大附中刘霞老师执教的《诗经》吟诵课时,被这种教学形式所深深的吸引,感觉从这富有旋律的吟诵声中能体味到朗读所体味不到的美感,整堂课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中,特别享受。当时我就想:山大附中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习吟诵,那我们齐鲁学校的学生也该有这样的机会啊。《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吟诵教学是教学大纲所要求和提倡的,也有助于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学素养,在现代纷繁的文化大背景下找到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听课结束后,我向教研组长主动请缨,在年级开展起吟诵教学。
  我的吟诵教学初探索
  我要在年级进行吟诵教学的想法一提出,便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的大力支持。此时我对吟诵的相关知识还知之甚少,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两个月学习、两个月教学、教学中学习”的成长计划。
  首先我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书籍和网络学习了吟诵的基本常识和规律,也关注了徐健顺、朱思畅等对吟诵颇有研究的大师的博客或电台。四月中旬,有幸聆听了台湾雪庐老人的弟子在山师进行的讲座,进一步了解了方言吟诵;山师大潘教授还向我推荐了济南幼师于琮老师课程,并把相关视频发给我供我学习。有了多方面的协助,我的吟诵学习之路也越发顺畅。
  两个月的学习后,我要通过课堂将所学传授给学生。初次上课,我给学生介绍了吟诵的发展史及其基本常识,又以《声律启蒙》为载体给学生讲了“平长仄短韵延长”的基本吟诵规律,并用此吟诵规律和学生一起学习吟诵了“一东”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吟诵,眼神中充满了好奇,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直到下课几个同学嘴里还一直吟唱着,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吟诵教学的信念。
  几节课下来,我又通过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探索了平上去入四声的发音规律,并学习了古文、五言和七言的绝句或律诗的吟诵规律,并通过大量诗词练习。学期末在学校教研组展示时,我和学生们汇报了我们这一学期吟诵教学的成果,也得到了在座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赏。
  在备课和上课中遇到不懂得地方,我都会主动查阅资料,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面对博大精深的吟诵,在探究吟诵教学的道路上,我必须和学生一起进步。
  吟诵教学展望
  几千年前吟诵是中国唯一的读书方式,但由于100年前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盲目地摒弃了吟诵,中国大陆很少有人会吟诵。近年来,随着台湾学者、海外学者对吟诵的研究和推崇,大陆的文化者也开始探究和推广吟诵。我们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更应该了解、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吟诵、学习吟诵,将吟诵作为修身养性的读书方式。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拓展吟诵的内容,利用传统文化课和学生一起吟诵《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等,并将吟诵作为教学的常态,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中找到陶冶性情的方式,让学生在吟诵中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系齐鲁学校初中语文组教师)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