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故事学堂人 | 贺春雷:山里娃的人生蜕变
编者按:
孔子学堂是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目前已在海内外设立3400余家。多年来,各地孔子学堂积极发挥平台载体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成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充分挖掘学堂故事,展现学堂人风采,中国孔子网推出《学堂故事学堂人》专栏,以访谈、通讯等形式报道优秀孔子学堂的创办经验和创新实践,不断推动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前,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许多人对贺春雷的做法感到不解。有些人甚至当面直言不讳地质疑他:“不收费的话,你肯定不会全心投入教学,这世上哪有无私到这种程度的好人。”面对这些质疑,贺春雷并未进行任何辩解,而是坚定地推进他的办学计划。他着手修建教室、创立孔子书屋,安装各种运动器材,成功地创办了传统文化公益学习班。
如今,这里已正式更名为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洲上田教学基地。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批批学子从这里启航,成功迈入了高校的大门。“春风化雨润无声,石羊塘内有春雷”的美誉在当地广为流传。正因为他的突出贡献,2022年,贺春雷被评为“湖南好人”,石羊塘镇人都对他称赞有加。
老房子的新生
1962年,贺春雷出生在攸县石羊塘镇洲上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他的父辈兄弟四人全都参过军,从小听着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长大的他,立志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1978年,他考入攸县师范,成为石羊塘镇洲上田村恢复高考后,被录取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顺理成章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闲暇时,常有左邻右舍的孩子前来向他请教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
日子久了,他渐渐意识到,作为外出务工大镇,石羊塘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凸显,由于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孩子们常常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有些孩子变得个性顽劣、内向孤僻,甚至荒废了学业。身为老师,他迫切感到需要做点什么改变这种现象。
如果想要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补课,首先得有个合适的教学场所。那么,场地该如何解决呢?他抬头看到自家的老房子,心中便有了决定。
2003年,他将老房子改造成一间大教室、两间乒乓球室和一间师生休息交流室,每天走街串巷向大家宣讲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带家长到“教室”实地考察。
开课的第一个天,带着疑问和好奇,部分村民把孩子领到了这间初具规模的“教室”。昔日的老房就此改头换面,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传统文化之旅。
一个学堂的嬗变
起初,村民们只是想着能有个地方免费照看孩子,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并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这位个性独特的老师却凭借其课堂教学魅力,斩获了不少“粉丝”。
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生动而深入的讲解。时间长了,孩子们也能脱口而出几句儒家经典名句,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后,也逐渐爱上了传统文化。
“2018年,攸县有了孔子学堂,当年我就申请将这里作为教学基地。孩子们早读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目前这些都已经读完了,正在读《道德经》。”
贺春雷介绍,由于在学生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周围村镇的家长都闻讯而来。自成为孔子学堂的教学基地后,这里的名气愈发响亮了,基地的学生人数由最初的寥寥几人增加到了如今的上百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次路过贺春雷的老房子时,经典的诵读声总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这里的孩子们逐渐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开阔。随着大学录取率逐年上升,许多孩子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变。
“现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了,我们镇的升学率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过去,全镇考上大学的人数从未超过30人,但前年就有180余名学生考入了二本及以上的大学,其中90余人的分数超过了六百分,更有1名学生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去年的升学数据更好。”
这些年来,孔子学堂洲上田教学基地经人们口口相传,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到这里,共同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学老师、武术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起国学课、教授武术操;大学生志愿者会在暑假期间义务支教,带来历史、体育、名著导读等课程;政府部门也关注到了这个小小的传统文化阵地,为其提供资金扶持,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在石羊塘镇扎了根,不仅浸润了少年成长路,也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2018年元月,石羊塘乡贤文化理事会成立后,贺春雷被选为石羊塘镇第一届乡贤,并担任常务副会长,带动了整个乡镇的文化建设。
石羊塘镇乡贤农家书屋由4家发展到25家,书屋管理员都经过攸县图书馆的专业培训,在双休日一起开放;石羊塘镇乡贤假日学习班由1个发展到4个,为更多人带去文化的滋养;乡贤馆国学班、贺家坪书法班等传统文化学习班相继建设……
文化如潺潺溪流在广袤的乡土间流淌,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过去街头巷尾争吵打架的情形现在鲜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展现出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山里娃迎来人生蜕变
“贺老师,没有您和孔子学堂教学基地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易恒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曾经别人眼中没出息的“坏孩子”,如今已成为铁路安全守护者,肩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最初,在她辗转几所学校刚来到贺春雷这里时,因为成绩不理想,先后多次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孔子学堂教学基地浓厚文化氛围的感染,儒家经典潜移默化的教化,贺春雷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一次次循循善诱的教导,慢慢重新点燃了易恒芳内心的火焰。最终在她升学时破茧成蝶,考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人生新的转机。
和易恒芳一样,夏启正昭在读小学的时候也总被人说是“烂泥扶不上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攸县专修轮胎的父亲夏永新结识了贺春雷,谈起了孩子的学习。听到这个让人头疼的孩子,贺春雷让他把孩子带到孔子学堂教学基地试一试。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每次考试总是倒数第一的夏启正昭,今年居然考上了大学。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他第一个便跑去孔子学堂教学基地告诉了贺春雷。
“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真正改变孩子们的,是传统文化还有他们自己。”看着石羊塘镇考上大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贺春雷难掩激动和自豪。
学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用心雕琢就会成器成宝。一旦雕琢成型,便能散发夺目的光芒。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滋养青少年,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孔子学堂洲上田教学基地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如今,屋后寸草难生的石山,在贺春雷的努力下早已变成了绿岛,老屋在满地绿草的照映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