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祭孔历史】1920年代民国教育部祭孔大典实况

来源:凤凰网作者: 2017-08-17 14:21

  北京孔庙始建于14世纪的元代,于1302年正式建庙,至1916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布局。主建筑大成殿是祭拜孔子的主要场所,在殿堂,金色的幔帐簇拥着供奉孔子神位的木龛,龛内摆放着书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的木牌位。

  明嘉靖年间,龛内曾设有孔子塑像,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皆设有文庙,达千余座,而工匠所制孔子像一人千面,因此,嘉靖皇帝将孔子像改为木牌位。
  清代在首都北京,每年都要举行两次大型祭祀孔子的仪式,即仲春(农历二月)上旬丁日和仲秋(农历八月)上旬丁日的上丁祭祀,简称“丁祀”或“丁祭”。地点在北京东城国子监旁的文庙(孔庙)。
  每逢祭日,午夜过后参祭人员便齐集东城国子监孔庙门前,凌晨3点钟,祭祀仪式开始。先是钟鼓齐鸣,经奏乐、迎神等一套仪式后,直到天光破晓,方告“礼成”。随后祭祀用过的三牲(猪、牛、羊)分成若干块,分送主祭和陪祭,分享祭孔贡品,算是一种荣誉。
  祭孔典礼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华民国,由教育部主办。祭祀日之前几天,要预先演习典礼的过程,以免临时出差错。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曾以祭孔妄图借此表明称帝合法化。在其后的祭孔活动,已经失去了帝王特权象征意义,民国期间最后一次祭孔是在1948年。
  当时作为中华民国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先后曾有12年参与操办“祭孔”活动。
  在1913年9月28日《鲁迅日记》中记录:“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敂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民国教育部祭孔
民国教育部祭孔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
1920祭孔大典
1920祭孔大典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