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历史】从汉朝到民国 现代祭孔典礼的制定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8-10 10:39
从汉朝开始,不论在曲阜,或者在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地方政府,都已普遍祭祀孔子,也都订有礼仪。随着时代的演变,孔子的封号由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一)的褒成宣尼公,逐渐提升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的文宣王。仪式也就愈来愈完备而隆重。
此外,由于后来在祭孔时,又有孔子弟子及其他儒者配享,所以祭孔时,也同时祭祀这些配享者。祭祀孔子的礼仪称正献礼,祭祀配享者的礼仪称分献礼。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因为时局动乱,祭孔典礼有时举行,有时未举行,有的地方举行,有的地方未举行;也不像以前的朝代一般,订有可供遵循的礼仪。直到民国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教育部奉先总统奖公的指示,邀集内政部等相关单位,并且聘请学者、专家组成“祭孔礼乐工作委员会”,由蒋复璁先生担任主任委员,分别成立礼仪、服装、乐舞、祭器四个研究组,由方豪、王宇清、庄本立、孔德成四位先生为各组召集人,进行研究规划的工作。初步订定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释奠礼仪节,并于同年在台北市孔庙祭孔时试行;然后再经过两年的研讨改进,终于在民国五十九年定案,而由内政部公布实施,各方反应良好而沿用至今。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