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祭孔仪轨】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8-04-03 14:30

  (一)春季祭孔为何选在孔子诞生地尼山

  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季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还是以春秋两祭为主。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恢复了在孔庙进行祭孔的活动,至2008年已连续举办了25次,影响逐步扩大,规格逐步提升。尤其是从2004年起经历了由民间祭祀转为官方公祭,由清代模式转为明代模式,由曲阜本地的活动转为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参与,央视现场直播等诸多重大转变。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25年来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的,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因此,恢复春祭符合传统古制,在情理之中。其次是按照曲阜当地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孔氏后裔都要到其家族墓地孔林扫墓,祭拜祖先。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在孔林古林深深的背景下,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民俗画,最传神地传达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而且,每年都有不少海内外的游客,专程在清明节来到曲阜,到孔林孔子墓前拜祭孔子。另外,2008年是取消黄金周后,将传统节日列为公众法定假期的第一年。清明节作为进入旅游旺季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将对形成“五一”期间前的第一个旅游高峰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9年(已丑年)曲阜春季祭孔大典首次将祭祀地选在了孔子出生地尼山。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为缅怀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将尘封在古籍中的古老风俗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丰富中外游客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2008年曲阜首次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对增加游客体验,拉动游客市场,扩大曲阜影响都有积极的作用。 盛大的春季祭孔仪式是以《曲阜县志》、《圣门礼志》、《阙里志》等典籍记载为史料依据,以清明节孔子后裔孔林扫墓祭祖程式为创意依托,通过场景布置,音响效果等现代技术手段,颂读祭祀等推陈出新的仪式程序,艺术地再现清明时节孔林祭祀孔子的盛大场景。
  2014年的春季祭孔大典仍在尼山举行,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1.尼山是孔子出生地,尼山春季祭孔可引导人们追根溯源,缅怀先师;走近尼山,寻根朝圣。
  2.尼山有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约公元954年——960年)的孔庙,有孔子诞生的地方——夫子洞,有彰毓圣擎托降诞先师之大德的尼山山神庙,有宣讲孔子思想的尼山书院,有象征孔子智慧的智源溪,有寓意孔子哲学理念的中和壑,这些景观均与孔子事迹传说有关。因此,在尼山春季祭孔,可让人们置身圣地,感受圣境,开启智慧。
  (二)尼山有关人文景观背景简介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2)
  尼山夫子洞
  沿尼山孔庙棂星门前的山涧而下,不远处在智源溪北岸石壁上有一石洞,相传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故名“夫子洞”,又称“坤灵洞”。   
  相传孔子母亲回家取衣服的时候,恰巧有两只老虎跑来,卧在洞口为孔子把门。当时正是暑天,洞中闷热,孔子啼哭不止,这时一只雄鹰冉冉而降,飞进洞内,用翅膀为孔子扇风送凉。所以,在尼山一带,流传着孔子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妇孺皆知。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2)
  尼山山神庙
  古人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并不高大,海拔不过300多米,之所以名扬四海,皆因圣人孔子降生在这里。
  在尼山孔庙东路,有一处院落为“毓圣侯祠”,是专门供奉尼山神的专祠。古代中国人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孕育出伟大人物的地方,必是天地造化,地灵人杰。尼山孕育了孔子,尼山神功不可没。因此,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宋仁宗以尼山“挺毓睿哲为万代师”,特封尼山神为“毓圣侯”。现毓圣侯祠殿内有神龛,内供尼山神木主。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2)
  尼山书院
  为曲阜旧时四大书院之一。自古以来,尼山书院就是研修孔子思想,宣讲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闻名四方。始建于宋庆历三年(1043年),元时重修,现在的规模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造的。门外立有两幢石碑,一为明弘治年间所立,上刻“尼山书院”四个大字,一为衍圣公孔弘泰重立《元司居敬尼山孔子像记》碑。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2)
  曲阜尼山书院在古代作为一种教学场所,在教育的普及与儒家文化的传播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智慧和魅力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不断掀起了“国学热”、“孔子热”、“中国文化热”等浪潮。今天,在孔子诞生地的尼山书院启动包括讲学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是对孔子的追思与缅怀,也是继承和发扬尼山书院讲学传统的需要,更是宣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文化之旅·书香尼山”文化活动,目的是构筑一个大众平台,让孔子文化贴近百姓,让儒学为社会服务。
  (三)开笔礼简介
  据史料记载,古时读书人一生主要行“四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开笔礼是古时人生的首次大礼,在开学的第一天,学童要早早起床来到学堂,参拜孔子像,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教读书,教认字,教执笔,教写字,然后选《三字经》连教数遍,学童跟着念熟后,就可以入学读书了。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3)——开笔礼
  1.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这“正衣冠”对于入学者意义非凡。在朗朗的《弟子规》中,我们领悟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含义,孩子们顺势起立,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互正衣冠(同桌学生相互整理衣冠),随后,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则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长辈们的关爱。正衣冠可抖精神,气爽神清人振奋。和蔼长辈正衣冠,整洁守纪不贪玩。
  2.朱砂启智“开天眼”
  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朱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具有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因朱砂呈红色,被认为瑞应火德。在风水学中,朱砂是经由日月精华的矿脉中采集,因吸收天地之正气,所以带有极强的磁场。朱砂不同于玉石、天珠握在手里是冰凉的感觉,它握在手心里是温暖的,也就是说,朱砂是带有极强阳气的磁场。大凡道家、仙佛用于开光、辟邪、镇煞等等,非用朱砂不可。世人一直将朱砂饰品当成是是镇宅、避煞、开运、祈福纳财的吉祥物之一。点朱砂俗称“开天眼”,是“开笔礼”的第一个步骤,意思是祝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老师们给孩子们在额头上轻轻点上一颗朱砂痣,当一颗颗红痣饱含着父母、长辈、学校的美好祝愿在额上闪耀时,古语中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更好学,以此寄托让孩子好读书、读书好的美好心愿。
  天目位于鼻根上印堂的位置,从印堂进去两寸,有一个象松果一样的东西,现代医学称之为松果体,有人研究认为,松果体内有退化了的视网膜,具有呈像能力。开天眼后,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不可思议的东西。佛家称之为天眼通,亦称天眼证智通,照佛家的说法,就是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远近,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一切现象都能明见。 
  3.击鼓鸣志
  中国古代的“五行”文化中,(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宇宙间物质的五种“动能”。)鼓架为木质,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也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鼓声咚咚响,为启蒙的孩童敲响了智慧之门。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力地在鼓上“鸣志”,即“明志”,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以击鼓来明志,声振八方。如果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4.启蒙描红写“人”字 
  春季祭孔你应该知道的常识(3)——开笔礼
  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写下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这一撇一捺便化身为做人的根本,让孩子们从中细细品味:要做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修养的人,堂堂正正来做事;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