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祭孔礼仪知多少】佾舞,一种盛德的宣扬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9-15 16:03

  当今时代,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越发突出,成为民族凝聚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肩负着新的使命。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着重体现在祭祀活动,而佾舞又是传统祭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佾,读作yì,本意为古代乐舞的行列。佾舞,是行列人数相等的雅乐舞蹈。祭孔大典中的舞蹈称为祭孔乐舞,也就是佾舞。佾舞的人数根据等级来分明: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三十六人;大夫四佾,十六人;士二佾,四人。雄健壮妙的祭孔乐舞是为了歌颂孔子德备群圣、功觉生民的大成之德。
  《左传•隐公五年》云:“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鲁国大夫季桓子以八佾为舞,孔子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僭礼行为。《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何晏《集解》曰:“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孔子讥之。”
   
  佾舞,古代乐舞八人为一列,一列即一佾。此乃“佾”之本意。八列即八佾,故八八六十四人。此乃天子之等级;同理,六佾,即六列,六八四十八人。这是诸侯之等级;四佾,就是四列,四八三十二人。这是大夫之等级;二佾,两列,二八一十六人。此乃士之等级。

  佾舞的表演者,我们称为“舞生”,也会有其特定的妆容与服饰。比如头饰采童子发型,顶上发髻插骨簪束缎带、穿黑金边绸袍和黑靴等。舞生在舞蹈时,右手执羽(也称翟dí),左手执籥yuè。持羽取饰物以立容,取吹之器以立声。于进退疾徐,变态离合,周旋中规,折旋中矩,整齐严肃,动应节奏,皆有不同仪姿。
  舞生在表演中所持的翟和籥也是颇有讲究的。佾舞所用的籥为竹制,形状像笛,有三孔、六孔或七孔,长一寸二尺,涂以红漆,三窍朱饰以导舞。所用之羽(翟),以锦鸡尾制,下以木为柄,涂以红漆,长一尺四寸,其巨细度籥孔足容;朱髹之柄,上刻龙首长五寸,饰以金彩。每翟用雉尾三根,插入龙口中。舞生执之,以听乐歌表示动作。
  佾舞开始时,舞生整立。左手执籥,即“左阳”,右手秉翟即“右阴”。大指在内,四指在外;纵则如绳,衡则如衡。阳主声,阴主容,右手在外,左手在内。
  籥是音乐的象征,籥在内,主要在于雅颂大乐以修心,使其思正、言正,具有高尚的品格境界,平顺和畅的内在意境。翟在外,主要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使其仪表端正,身行文明,将精英华彩表露出来。左右开合代表不同之含义,每个造型代表一字,歌声唱完一句,乐曲奏完一节,舞生刚好完成一组动作。

  随着祭孔祀典的历史进展,舞蹈动作逐渐丰富与成形。舞蹈中有授、受、辞、让、谦、揖、跪、顿首等舞容,以及举、衡、落、拱、呈、开、合等舞具动势配合。佾舞以伦理道德观念与礼乐治道思想为立意;以中、和、祇、庸、孝、友六德为舞蹈语言,按歌词、字形、字义赋予象征性的舞蹈动作。所以,佾舞从思想上表现了德,从形式上体现了礼,是为中和之乐。
  佾舞是一种盛德的宣扬,崇高而壮美,是礼乐文明的重要象征,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与信念。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