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礼仪知多少】“牛羊豕“,祭献究竟是什么?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8-16 16:24
(图:甲骨文与金文中的“牢”)
祭祀时向神主敬献的祭品很多,分为动物性祭品和非动物性祭品。
动物性祭品,统称牺牲。“牺”,《说文》解为“宗庙之牲也”。郑云:牺,纯毛也。“牲”,“牛完全也”,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供给祭祀的牛羊, 没有经选的称“畜”, 中选且卜日得吉的才称为“牲”。可用做祭牲的动物很多,牛羊猪鱼鹿马犬鸡雁鹑狐兔等皆可入祭。
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是最高等级的祭献。羊、豕两牲则称少牢。《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牢是象形字,“养牛马圈也”。充人注曰:“牢,闲也。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牲繋于牢,故牲谓之牢”
牺牲用于祭祀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卜选和育肥。重大祭祀时,祭牲在祭祀前三个月就要在牢内专门喂养。不同的祭祀对祭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祭地时把赤色小牛埋在坛下,祭四时之神时把羊豕埋在泰昭坛下,祭山林川泽时把狸沉于水中。
祭牲的生熟也有细致的讲究,祭天用牲血,祭先王用生肉,祭社稷用半生不熟的肉,一献之礼用熟肉。《祭法》郑注:“凡鬼者,荐而不祭”。一般来说,祭自然之神用生肉,祭人鬼则用熟肉。这是华夏先民按照经验推测出的不同神主的差异性的“进食方式”。但初祖用生,因为初祖在上古,上古不火食,无如此远祖者自然不能用生。后世祖则用熟。
非动物性祭品,统称粢盛。包含各种粮食、果实、菜蔬等等。如明代释奠用稻粱、黍稷、枣、桃、榛、菱、饼、韭葅、菁葅、芹葅、笋葅等。家祭以果、菜蔬、羹饭等。
《祭统》说,“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凡是天地生长的可供荐献的都在这里,这就表示可以穷尽一切物品了。在外能穷尽物品,在内能竭尽心意,这就是祭祀时的用心。所以,连天子都要“亲耕于南郊”以供给祭祀时用的黍稷。王后也要“蚕于北郊”以供给祭祀时的衣服。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