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佾舞,古代宫廷乐舞,按周礼规定,六佾分6行6列,共36人,只有文舞一种,用以祭拜诸侯,宰相。封建时代,佾舞分六佾舞和八佾舞;八佾舞是天子专用之舞。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可用诸侯之舞。
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季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还是以春秋两祭为主。
维此乙未仲秋,公历2015年9月28日,乃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六年诞辰,吾等华夏胞民,谨具鲜卉果蔬,佾舞雅乐,肃祭圣师,恭献此文。
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荀子《礼论》把“礼”最核心的内容归结为“天地”“先祖”“君师”三项,他说:“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大典的专用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的上丁日)等重大祭孔大典时使用。古代祭...
当今时代,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越发突出,成为民族凝聚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肩负着新的使命。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着重体现在祭祀活动,而佾舞又是传统祭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还乡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祖先为春秋时期宋国人,其祖居地及祖坟仍在此地。 周僖王二年(公元前680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孔子成人以后知晓夏邑...
历史上的祭孔规格有两种,一种是中祭,另一种是大祭。中祭规格始于南朝?宋的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祭孔规格定为“以上公之礼,舞用六佾,设轩悬之乐,乐陈三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朝廷规定祭孔...
参加祭孔的各级官员分别担任正献官,分献官,监礼监祭官,应祀官,执事,赞引,赞礼,乐正,司尊者,执爵者,奉爵者,掌祭官,传赞,读祝官,捧币者。
“鼍鼓、敔、相鼓”——祭孔乐器大集结
文庙,或者说孔庙,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北京的国子监,实际上,在我们身边,文庙曾经是一座城市的“标配”建筑,每个州、县,都要建自己的文庙。文庙中,供奉着孔子和孔子的七十二弟子,每年仲...
祭孔乐舞始于何时?据记载,源于“六代之乐”。“六代之乐”标志着祭孔始用乐。
祭孔大典小知识之礼服篇
2016年为孔子诞辰的第2567年,恰逢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书院师生的礼乐祭孔释奠礼也临近了。自本周起,四海孔子书院编辑部将围绕祭孔释奠礼陆续刊发有关礼乐祭孔文章及书院师生筹备祭孔的动态报道。
祭孔小礼器图解
祭辞统称“祝”。是祭祀时使用的文辞。祝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祝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如前所说,“祝”是人神之间的传话人,而祝文就是这种传话的艺术。汉语文学博大精深,祝文也丰富...
孔庙祭祀大典按雅颂之乐的“钦定”规格奏乐,堪称八音俱全。祭孔时的乐器种类繁多,有些已失去记载,如今无人能奏响。祭祀乐器有大钟鼓、编钟、编磬、凤箫、琴瑟、埙、篪(chí)等,各有各的规格,也各有各的摆...
孔子像前,所摆放祭品除三牲外还有:酒爵三,太羹一,和羹二,黍一,稷一,韭菹一,芹菹一,脾月斤一,盐一,榛一,白饼一,豚胙一,兔醢(hǎi) 一,鹿脯一,粱一,稻一,香鼎一,大烛二,小烛四,祝文板一,帛...
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程中,缤纷变幻的华美服装可谓是中国的一大骄傲,而祭孔乐舞服饰则是华夏服装库中甚为特别的一支。比如在历代祭孔中,祭孔乐舞及仪式程序并无大的变化,但服装却有特别大的变换,元代、明代...
从神道路南端一直到孔庙大成殿的中轴线上,各式“古灯”一字排开。
自2005全球联合祭孔以来,曲阜孔庙祭孔大典独出机杼,采用“绶带”作为祭孔统一佩饰。其基本色调为杏黄色,以曲阜本地特有的布料——鲁锦进行全手工制作,外观给人平和、沉静之感,同时也基本契合了布衣孔子的本...
过去文庙每年都要举行祭孔大典。至迟在北魏孝文帝时政府已开始正式祭礼孔子,后来的隋文帝还创制了祭奠孔子的专用乐章。以后各朝代的歌词略有变化,舞蹈也会有些许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祭祀时要奏乐、唱歌、...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这种制度不但为礼教所维护,而且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敢轻易逾越。
祭祀时向神主敬献的祭品很多,分为动物性祭品和非动物性祭品。
祭祀所着礼服称为祭服。华夏衣冠体系中,祭服是最高等级的礼服。
华夏礼乐,可谓周公采天地玄纁二色调出的文化治世蓝图,儒家承此盛典,发扬广大,泽被华夏千年。礼者,襟带华夏的文化律法,道统秩序的视听昭示,修古反本的文明盛仪,修齐治平的教化之道,世俗浪漫化的生命艺术...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与华夏文化中天、地、人的信仰结构吻合,周礼一开始就将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等三类,每类之下再细分为若干等,由此奠定了祭礼敬天、礼地、爱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每月朔旦行释菜礼。用兔为醢(醢前一日为之),菁为菹(礼乐图谓用菁菹八两),果用枣栗(礼乐图谓各重四斤),香烛随用。
六佾舞,古代宫廷乐舞,按周礼规定,六佾分6行6列,共36人,只有文舞一种,用以祭拜诸侯,宰相。封建时代,佾舞分六佾舞和八佾舞;八佾舞是天子专用之舞。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可用诸侯之舞。
作为国家行为的祭孔礼制可以追朔到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代。公元前479年,孔子辞世。此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就开始祭孔,并称孔子为“尼父”。首开帝王祭孔的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
祭孔礼仪或称祭孔典礼。它的专用名称叫做“释典礼”。释、奠均为陈设、呈献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以及呈献牲(三牢)酒、果、蔬菜等祭品,以表对孔子的尊崇。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
孔庙祭祀名目繁多,有丁祭、祫祭、遗官致祭、释奠、释菜等。其中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
古代中国的祭祀规格,《周礼》作了如下描述:“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就是八行八列六十四人,六佾就是六行六列三十六人,依次类推。
伴随着历代皇帝对孔子褒赠加封,祭孔大典日益隆重,祭孔礼乐也在皇帝的钦定或亲临主祭中逐步完善。祭孔传统作为一种可视的表意象征,勾连起历代王朝的等级秩序,折射着两千年来的政治浮沉。
各地文庙的祭孔仪式大致相同。传统的曲阜孔庙的典礼由孔府组织。丁祭前,“屠宰户”身披红绸在孔庙寝殿后面的“神庖”宰牛羊,准备祭品。大祭前三天,衍圣公到孔庙斋宿淋浴和习礼。地方文庙则有严格的禁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