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
——写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开幕之际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7-09-19 14:38
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将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拉开帷幕,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位国内外儒学研究专家,将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从2008年举办第一届大会至今,世界儒学大会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多元世界的和平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学无止境,百年山大成儒学研究重镇
9月的山东大学校园,丹桂飘香,书声琅琅,继第22届世界历史科学大会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后,世界儒学大会又将在这所百年名校召开。
在校园西北隅,一栋老式办公楼——“文史楼”见证了学校文史学科的发展。“文史楼”里有一间普通办公室,被学生们称为“校经处”。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泽逊和他的学生一直在这里进行着汇校《十三经注疏》的工作。这部总量达万余页的大书,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文字千差万别,始终没有一种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当代整理本,学者们最常使用的,只能是近200年前清代嘉庆年间刊刻的版本。对《十三经注疏》主要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吸收历代成果,形成完整记载异文材料为主体的《十三经注疏汇校》,这一工作将为深入研究、释读儒家经典提供重要的文字参考,也为进一步整理出版具有当代水平的《十三经注疏》通行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这只是山东大学“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的7个子课题之一。旨在对历代数以十万计的儒家典籍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还包括《百年儒学精华·孔孟荀编》《儒家史论文献萃编》《集部儒学文献萃编》《中国正义论》《儒学小丛书100种》《韩国集部儒学文献萃编》等其他子课题。目前,7个子课题均已取得初步成效,总成果将达到一亿字以上,成为海内外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础,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为了推动儒学研究,山东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整合原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和文史哲编辑部的绝大部分力量,形成了由6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组成的“全国最大的国学院”。山东大学还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和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院等儒学研究机构成立了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儒家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儒家文明文献整理研究与数字化建设等现实重大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与实践。
肩负使命,文化大省勇扛传统文化传承重任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以及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思想流派,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山东各界牢记总书记嘱托,齐鲁大地再次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
如何在世界儒学研究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是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事情。他总结自己过去几年的工作——就是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杨朝明长期从事孔子、儒学的研究工作,在儒家文献与中国早期文明、儒家学术史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广受赞誉。在他的带领下,孔子研究院近年来也斩获颇丰:立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目前示范区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三个项目进展顺利,将于年内陆续开放。孔子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台湾大学等建立联系,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形成了频繁互动,使得儒学、中华文化获得了更多知名度,得到了更深刻的了解。
放眼山东,一个多元、立体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初露雏形:立足学术,成立山东省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学术委员会,加强对齐鲁文化研究规划、论证指导;招揽贤士,制定“传统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品牌,依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创造国际化儒学研究与交流机会;设置平台,建立传统文化研究阐发网络信息平台,集中发布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成果;创设奖项,借鉴“诺贝尔奖”做法,以学术委员会名义设立传统文化研究重大奖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评选表彰。
持之以恒,形成文化传承整体推进良好态势
今年4月,山东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正式启动。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的辉煌,铭刻着先民的创造,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球汉籍合璧”,集中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珍善本古籍以供学界使用,这不仅造福学界,更造福于传统文化,造福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
像“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一样,多年的积累使得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等高校建立了开放性学术研究平台;发起创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举办7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国外举办“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等活动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在全国建成“孔子学堂”1000多所;实施“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在海外15个国家建立了尼山书屋27家;实施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面向海内外征集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方面的重点项目29项;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传统文化研究课题102项;《儒藏》编纂工程出版“史部”274册;《孟子文献集成》出版明代以前部分14卷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教育、实践养成活动,形成了群众集体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局面。
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华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世界儒学大会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多元世界的和平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成为社会共识,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再次迎来复兴机遇的今天,世界儒学大会对于推动文化传承,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和谐,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独特的地位,期待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齐鲁大地的文化沃土再产丰硕的果实。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钰)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