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习近平视察曲阜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山大视点作者: 2018-12-13 15:17
11月24日上午,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参与承办的纪念习近平视察曲阜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主题。2018年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一并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名誉理事长许嘉璐,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佘志远出席研讨会。郭新立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许嘉璐强调,要推进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天下、为人类未来的高度有所思、有所为,要跳出儒学看儒学,跳出中国看儒学,跳出人文社会科学看儒学。学习、研究者主体与所研究的客体要相合为一。陈来教授表示,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要把“两创”、“两有”(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两相”(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有机结合起来,继承是基础,转化是方向,创新是重点。牛喜平认为,儒家思想最大的创新成果之一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治理智慧的最大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智慧。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认为,传承创新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使命,要在继承发扬现代新儒家的基础上,发展适应当代中国与世界新格局的新儒学,只有学术思想繁荣,才有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持久生命力。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认为,要在贯通儒学发展的历史中,对儒学的普遍意义要有充分的敬意和肯定,对其历史局限性也要有理性的批判反思,要在诸子百家、中西文明的交汇融通中实现儒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曲阜之行,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史、思想史、儒学史事件,它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占主流地位的反传统倾向已告终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地位得到了正式恢复,对于打通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壁垒和隔阂,贯通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象征着20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已经或正在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是一场更高阶段上的思想文化本土化或中国化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是眼下正在发生的巨大学术变革。中国社科院赵法生研究员认为,大陆儒学的复兴要注重民间儒学的发展,在社区和乡村实行学堂、祠堂、道堂“三堂合一”的文化重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孟巍隆副教授表示,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要注意适合西方的思想文化传统,考虑到西方人三观的接受程度。此外,其他参会学者也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儒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外在情势,内在理路,儒家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儒家文明如何发挥对现实社会、世道人心的教化作用,儒家文明在社会基层的已有实践和未来可能的实现路径等发表了见解。
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廖可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小健教授、李景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姚中秋教授,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孟子研究院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的儒学研究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对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判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五年以来,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发生了深度调整,“文化自信”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五周年之际,此次学术研讨会应时而开。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