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属于世界且指向未来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杨义堂 2016-09-23 11:2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即今山东曲阜东南的尼山乡人。 一生倡导“仁爱”、“孝悌”、“礼乐”、“和合”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不论贫富,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其学生很多,有一种说法是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倡导“入世”,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无人看重。孔子政治才能极高,担任过中都宰,即现在山东省汶上县的县令,仅一年时间,就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因不满鲁国权臣季氏接受齐国的女乐,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68岁时又回到了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删《诗》、《书》,定《礼》、《乐》,赞《易》,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孔于思想核心是“仁”、“礼”与“和”。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和”的主张是“和为贵”、“和而不同”。此外,孔子的思想还有“忠恕”、“孝悌”、“天命”等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千万人心中,就有千万个孔子。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安邦治国的正统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对于当今的世界和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而且指向未来。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