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孔子论忠孝

来源:作者: 2016-09-23 14:49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荀子》

  鲁哀公问孔子:“儿子服从父命,就是孝吗?臣下服从君命,就是忠吗?”连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孔子出来后,把这件事告诉子贡说:“刚才,君主问我,说‘儿子服从父命,就是孝吗?臣下服从君命,就是忠吗?’三次问我都没有回答,你认为怎么样?”

  子贡说:“儿子服从父命,就是孝;臣下服从君命,就是忠;先生还有什么回答的呢?”

  孔子说:“你真是见识短浅,你不懂啊!过去,天子之国如果有规劝之臣四人,那么国家的封疆就不会被削弱。诸侯之国如果有规劝之臣三人,那么社稷就不会有危险。小的诸侯家族如果有规劝之臣二人,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父亲如果有规劝之子,那么就不会做出不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读书人有规劝之友,那么就不会做不合适的事。所以,儿子服从父亲,怎么叫孝呢?臣下服从君主,怎么叫忠呢?只有审查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服从才称之为孝,才称之为忠。”

  这段话就表明了要忠于社稷与事业,而不是忠于国君本人。这也就是儒家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的原则。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