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礼器名目繁多 乐器八音俱全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6-09-22 14:14
祭孔礼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敦礼重义,为世人所称道。古代的祭祀名目繁多,祭祀要有专器,故古代的礼器也很多。祭孔礼器分为两类,一为皇帝御赐,仅供陈列;一为祭祀实用的礼器。帝王御赐祭孔的礼器,最早记载于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章帝过鲁祭孔子,留太尊、牺尊、象尊、山尊、雷尊、明水瓶共六事。
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帝幸鲁祭孔,留所用奠酒器、银炉各两件于庙。
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所赐五供,曾作为礼器使用,分盛泛齐、终献酒、亚献酒、醴齐、初献酒,自乾隆后不再使用。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帝幸阙里,赐银器共重八百两;天禧二年(1018年)赐文宣公家祭冕服。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五月,颁赐罍一、洗一、勺一、帨二,笥、壶、尊各二,勺、冪、毛血盘各一,象尊、牺尊各一,簠、簋各二有盖,箱、篚各一,铏、鼎各三,有盖;柶笾十,有冪;豆十,有盖;爵三,有坫;祭服一。
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六月诏,准衍圣公祭庙初献用四品服四梁冠,亚献用七品服三梁冠。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诏,准去江南打造全套祭庙礼器。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赐阙里祭服一套、七梁冠一,又赐磁祭器一副、酒盏一百二十五,酒尊五,有盖;毛血盘十五、罍四,羹碗四,笾豆、碟四百八十,爵二十。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阙里孔庙祭器毁于刘六、刘七起义。十五年(1520年),兖州知府补造完备。
清雍正十年(1732年),御赐珐琅铜香鼎一、烛台一、花瓶二、香合一、金龙朱漆几五、帛篚七、铜爵二十六、登一、铏六、簠二十一、簋二十一、笾八十六、豆八十六,皆有盖。乾隆六年(1741年),钦颁铏十六、簠一、簋一、笾四、豆四,俱有盖。十二年(1747年)又钦颁爵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颁商周十供,均为铜器,分别为木工鼎、亚弓觚、牺尊、伯彝、父乙卣、蟠夔敦、宝簋、夔凤豆、饕餮甗、方鼎。其中木工鼎、亚弓觚、父己卣三件为商代器物。
清雍正十年(1732年)颁赐的珐琅祭器,其中香鼎一件、烛台二件、花瓶二件等珐琅五供;以及商周十供,祭祀时只陈列殿中。
清代祭孔时,孔子神位前,实用礼器及盛放祭器陈列有:
簠二只,分盛稻、黍。
簋二只,分盛粱、稷。
笾十只,分盛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醢、白饼、黑饼。
豆十只,分盛韭菹、醯醢、箐菹、鹿脯、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肵、豚膊。
登一只,盛太羹。
铏二只,盛和羹。
爵三只,盛献酒。
壶尊,盛祭酒。
俎,陈放牺牲。
烛台四只,插放蜡烛用。
茅沙池,接求神时,向地灌酒用。
罍,盛酒器。后来在祭祀时,也用以盛浴手水用。
冼,洗爵用。
盥盆,接浴手水用。
篚,放帛用。
坫,放爵用。
香鼎炉,焚香用。
祝版,贴祝文用。
香盒,放香用。
龙冪,盖尊用。
笾巾,盖笾用。
帨巾,拭手、洗爵用。
燔炉,焚烧萧、艾用。
庭燎,照明用。
牌,张贴告示等用。
毕,燔肉燎帛用。
锹,埋帛用。
旗,迎牲帛粢盛用。
刀,制祭品用。
孔庙祭祀礼器,铸造精密,保留商周遗风。《圣门礼志》说:“屡有须发彝器,又蒙特旨,厘定宫商礼制乐章,尽美尽善,诚为千古未有之巨观,所谓崇礼先师,增辉圣德。”又说:“考圣庙礼制,究三代遗踪铸造,礼器古朴精详。(朱熹)知潭州时曾申省部,乞准颁行崇文馆,奉勅刊行释奠仪注及礼器图式,颁行郡县。盖是时,各学宫旧制残缺,故朱子更为考定,而阙里庙中则断不至考稽之。”
释典乐器
孔庙用乐,由来已久。
孔子去世后,以宅为庙,陈列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琴为孔庙记载最早的乐器。
东汉元和二年(85年)章帝过鲁,祭祀孔子,作六代之乐,为孔庙用乐之始。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敕为孔庙制造乐器,“乐之音符,钟磬瑟鼓。”(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此碑现藏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北屋)建宁元年(168年),鲁相史晨祭祀孔子,“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此碑现藏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北屋)。
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皇太子刘劭释奠孔子,舞用六佾,乐用登歌。这是由朝廷正式明确祭孔乐舞。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尚书令王俭奉诏设轩县(悬)舞佾。北齐、后周因之。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太子杨广上言下诏吏部尚书牛弘、太子洗马柳顾言、秘书丞许善心、内史舍人虞尧基、礼部侍郎蔡徵等创作雅乐歌辞,祭孔用之。因此,《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三明言,祭孔乐舞的形成是以隋文帝指令乐官制定的孔子“释奠乐章”为标志的。
唐初沿用隋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始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窦琎等定大唐雅乐,乃至十二和。贞观中,协律郎张文因十二和之制未备,奉诏与起居郎吕才考正律吕,用于释奠之仪。降神用永和,文舞三成,送神一成;奠币用登歌,奏肃和;八俎及彻豆奏雍和。开元中又增三和,为十五和乐,释奠用宣和。
祭孔乐器自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赐正声大乐器一副,孔庙始备太常乐器制度。
金明昌五年(1194年),敕赐曲阜孔庙登歌乐一部,将太常寺所余钟、磬笙、竽等修正发下。
元至大四年(1311年),孔思逮奏请朝廷,于江浙行省制造了登歌乐,与金代相比,巢笙、和笙改二为四。编钟一虡在东,编磬一虡在西,楹鼓一在编钟之东,足鼓在编磬之西,瑟四在钟磬之北,琴六在瑟北。搏拊二、丛鼓二,笙、洞箫、笛各三,埙、篪、排箫各一,柷一,敔一。
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请于朝廷,颁给乐器一部。计钟磬各一虡,琴十瑟四,凤箫、洞箫、埙、篪、笙、笛各四,搏拊二,柷、敔、麾各一,应鼓二对。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颁赐阙里孔庙“中和韶乐”乐器一副,计柷一、敔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琴六、瑟四、笙六、箫六、笛六、埙二、篪四、排箫二。乾隆年间又增加了一些乐器。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祭孔乐器,堪称八音俱全。《圣门乐志》说,圣庙乐器备考三代(夏、商、周)遗制,铸造精密,于知潭州,颁行诸路施行,名学宫乐器最为近古。《乐志》载:“学士大夫诵法先王,考稽莫据,幸登阙里庙堂,声容可接,名物灿然,君子辨器以审音,审音以知乐,播之管弦羽籥,而仿佛《箫》《韶》之遗响者,其为大成乐乎。”
作为歌舞乐融为一体的祭祀乐舞,虽然歌乃一乐之主,但八音必具克谐,方有助于“氤氲满庭香,八音六律间宫商”(孔庙引导乐曲《朝廷歌》)的释奠礼仪。所以,自周代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以庞大的乐队配合礼式。
(源资料/中国孔庙 整理/宋睿)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