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孔庙扩张与释典的繁盛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彭庆涛 2016-09-22 10:19
金元时期,随着衍圣公品秩的提升,曲阜孔庙、孔林的修建也相当频繁。据清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从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至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二百余年间,孔庙、孔林先后重修扩建21次。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伊始,于洪武元年(1368年)诏孔克坚去朝见,孔克坚以病推脱,遣子孔希学去南京觐见,朱元璋不悦,亲自写诏书送达孔克坚说:“尔祖宗垂宪万世,子孙宾职王家,代有崇荣,非独今日。吾奉天命安中夏,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孔府二门里《对话碑》)孔克坚于是立刻起程赶赴南京。十一月十四日,朱元璋在谨身殿接见孔克坚,并赐宅、马、米、田及郊祀膰肉等。封孔克坚之子孔希学为衍圣公,秩二品,晋阶资善大夫,朝会时位列丞相之后。赐祭田2000大顷,岁收以供庙祭文属官廪给,余为衍圣公奉禄。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对孔希学说:“今尔为袭封,爵至上公,不为不荣矣,此非尔祖遗荫欤?朕以尔孔子之裔,不欲以流内铨注,以政事烦尔,正为保全尔也,尔若不读书,孤朕意矣……”(孔府二门《对话碑》)。从此之后,衍圣公不再兼任地方官职,专以祭祀孔子为主事。同时,朱元璋下诏修孔庙、孔林,置林庙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孔庙100人,孔林7人,书院8人),命在曲阜等州县选民间俊秀无过的子弟充当。洪武十年(1377年)奉敕创建衍圣公府,计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东西司房各十数间,外仪门三间等(见《阙里志》)。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孔讷袭封衍圣公。二月四日,在太学文庙中举行释奠礼,朱元璋以“已经有了衍圣公的爵位,不要再担任散官”为由,革丞相官,遂命衍圣公班列文官之首,授光禄大夫,赐诰与一品同,给三台银印。仁宗即位后,召衍圣公进京朝贺,因衍圣公于京城没有府宅而赁居民间,仁宗于是赐第东安门外,英宗复辟后又赐给了一处更大的府邸。六十一代孙孔弘绪袭封衍圣公以后,于成化五年(1469年)以宫室逾制被劾夺爵。下廷臣议宜袭封者,皆言世嫡相传,古今通义,乃命其弟孔弘泰代袭而后仍归其子。弘治十一年(1498年),从按臣请,复其冠带。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六月,曲阜孔庙发生重大火灾。巡抚何鉴奏言:“弘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夜子时,雷雨交作,火从宣圣家庙东北角起,延烧□庙五间,斋廊五间,东庑二十八间,寝殿七间,伯鱼庙三间,子思庙三间,西庑二十八间,大成门五间,手植桧一株。洪武诏旨碑文并楼,永乐御制碑文并楼,遂延烧大成殿七间,东便门六间,西便门六间,大成殿东西便门各三间,寝殿东西两便门各三间,启圣殿五间,毓圣侯庙三间。风息雨止,火乃熄灭。共计烧毁殿庑各房一百二十三间。”浙江道监察御史余濂奏请修孔子庙。秋七月,巡抚何鉴来相度庙工,发帑金十五万二千六百余两。自十三年二月至十七年正月,重建正殿九间,寝殿七间,大成门、家庙、启圣殿、金丝堂、诗礼堂各五间,移金丝堂于启圣殿之前,改奎文阁五间为七间,改大中门、二门、大门三间为五间,增快睹、仰高二门。遣大学士李东阳以香帛及御制碑文诣阙里祭告(见《阙里志》)。李东阳曾于弘治十六年来曲阜,利用孔庙修建余材扩建孔府,并将其女儿嫁给了孔子第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为妻。正德六年(1511年),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破曲阜城,进驻孔庙。次年按察使司佥事潘珍疏请即庙为城,移县附之。诏可。自正德八年(1513年)七月至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历时九年而新城竣工。同年七月兴工修阙里孔子庙,孔府也随之继续扩建。到嘉靖元年(1522年)孔庙竣工,而孔府仍在扩建中。继大学士李东阳以后,严嵩几次来曲阜督察,并将自己的孙女嫁给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为妻。
嘉靖年间,仅孔庙、孔林等地所建立的牌坊就有数座,如嘉靖十七年(1538年)巡抚胡缵宗建金声玉振坊、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建太和元气坊、三十二年(1553年)御史冯某檄济南府、兖州府、曲阜县修葺殿寝楼庑斋阁门宇垣屋碑亭及家庙祖林计三十七所(孔承业《重建阙里林庙碑记》)。因李东阳和严嵩作为当朝权臣的直接参与,再加上孔庙余材的拨给孔府建设也形成了空前的规模,完成了孔府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其制头门三间、二门三间,内有仪门,仪门之北正堂五间、东西司房各十间,后厅五间;穿堂与正厅相连,退厅五间,东西廊房各五间,左为东书房,右为西书房;退厅东南为家庙,祀高曾祖弥五代衍圣公。退厅之后为内宅,楼阁房屋不能具载(清乾隆版《曲阜县志》)。孔林的修扩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根据记载,明代扩修扩建孔林达十次之多。
明时的衍圣公家族达到了全盛时期,生有荣典,死有哀荣,每有衍圣公过世,都会由工部给价造坟,皇帝还会派官致祭。衍圣公长子十五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十五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十五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
入清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承认衍圣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权,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顺治三年(1646年),清世祖在北京太仆寺街赐给衍圣公府一座;七年(1650年)授衍圣公孔兴燮为太子少保;八年又晋为太子太保兼太子少保。康熙七年(1668年),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进京朝见,当时孔毓圻年仅十二岁,清圣祖康熙特许衍圣公孔毓圻由皇宫中间的御道上退出。康熙十四年(1675年)又晋升衍圣公为太子少师。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幸阙里,亲行释奠,行三跪九叩礼。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追封孔子上五代祖王爵,衍圣公进京朝谢,病死北京。世宗雍正帝命大学士会同礼臣优议恤典,遣大臣及三品以上汉族官员吊丧,命皇三子及庄亲王护送灵柩,雍正亲自撰写碑文。同年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封衍圣公。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孔庙遭雷火,烧毁了孔庙大成门以内大部分建筑,雍正帝遣礼部侍郎王景曾来阙里祭告慰问,寻遣署工部侍郎马腊会同山东巡抚陈世倌、布政使博尔多相度重修。雍正三年八月兴工,因工程进展缓慢,撤去陈世倌职务,另委岳浚为巡抚负责工程,并派通政使留保前往曲阜督促在事人员,尽心协力办理修缮事宜。雍正还下谕旨:“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朕亲为指授。”又谕曲阜孔庙正殿正门用黄琉璃瓦,两庑用绿琉璃瓦而以黄瓦镶砌屋脊。圣像由内务府匠人到曲阜用脱壳法制造。雍正四年(1726年),赐御书“生民未有”匾额。八年(1730年)八月孔庙竣工。钦定大门名曰“圣时门”,二门曰“弘道门”;改宣圣庙坊为“至圣庙”坊,参同门为“同文门”,燕申门为“承圣门”。共用帑金十五万七千六百两有奇。十月遣皇五子诣曲阜祭告孔子,又遣多罗淳郡王弘暻祭告崇圣祠五王(见《孔府档案》4987~4990卷)。据资料统计清代修缮孔庙、孔林、孔府等事项有二十次之多。
衍圣公与朝廷的密切关系,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乾隆皇帝曾多次来曲阜,并颁御书“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等匾额,重建棂星门,易木为石。对于乾隆与孔府的关系密切,多有猜测,包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的一品夫人于氏,与乾隆关系密切,孔府盛传于氏为乾隆之女。根据有关史料考证,当为乾隆义女而为官臣于敏中的女儿。后于道光年间在孔府东路建有于氏的祭祀专祠慕恩堂。于敏中被罢官后,其后裔也多寄居孔府。
清代衍圣公备受皇恩,直到清末。七十六代衍圣公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时,赏戴双眼花翎;宣统二年(1910年)孔令贻又赏穿带膆貂褂。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下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所受清代的荣典一切照旧,颁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遗腹子孔德成出生,四月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孙改任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免除。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为利用,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美名,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的。
从元至清,孔庙神灵的设置都基本沿袭宋朝确定的格局。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庙,顺治十四年(1657年),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师孔子。顺治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庙内有大成殿,专门用来举行每年的祀孔大典。文庙中还有启圣祠、燎炉、瘗坎、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等设施;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上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跪九拜大礼,俨然与天、地、社稷和太庙的规格平起平坐。
(源资料/彭庆涛 整理/宋睿)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