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元代以前孔庙释典的沿革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彭庆涛 2016-09-22 10:17

    

  孔子死后,于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被封谥“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改封“文圣尼父”;北周静帝加封“邹国公”;隋文帝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为“先圣”、“宣父”;唐高宗尊为“先圣”、“太师”;武则天封为“隆道公”;唐玄宗谥“文宣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封“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年)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史载最早对孔子后裔的加封始于秦朝,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行郡县,曾“观礼于鲁”(《水经注·泗水》)。因孔子九代孙孔鲋精通六艺,被秦始皇召封为鲁之文通君。后因秦下令焚书,孔鲋藏《论语》《尚书》《孝经》等于孔子旧宅壁中,走隐嵩阳,教授弟子。陈涉起事,“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孔鲋字甲)为陈王博士,卒与涉(陈胜)俱死。”(《史记·儒林列传》)孔鲋最后死在了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军中。秦始皇所封文通君,仅仅是名誉上的称号,并非祭祀孔子的专事封号。专主孔子祀事的封号是从西汉开始的。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自淮南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孔鲋之弟)为“奉祀君”,专主孔子祀事,惠帝时征为博士,迁长沙太傅。昭帝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博士,宣帝时为高密相。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拜孔霸为太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以所食邑奉孔子祀。并赐黄金二百斤,宅一区,户籍迁往长安。“霸为人谦退,尝称禄位太过,何德以堪之。上欲之相位,霸让至三、四,上知其诚乃止,以是敬之,赏赐甚厚。”(《孔氏族庭广记》·金·孔元措撰)元帝批准了孔霸的请求,为祀孔子,将其长子户籍由长安迁回曲阜。孔霸七十二岁卒,元帝素服亲临吊丧,赐东园秘器钱帛,谥曰“烈君”。汉成帝时由孔霸长子孔福袭封关内侯,这是孔子后裔爵位世袭的开始。元始元年(1年),汉平帝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将孔子第十六代孙孔均由关内侯晋封为褒成侯,爵由关内侯升为彻侯,即由二十等爵位的第十九级升为二十级,食邑二千户,以奉孔子祀。王莽时拜孔均为太尉,孔均不就,于是失爵。东汉光武帝刘秀拜孔子十七代孙孔志为大司马,于建武十四年(38年),孔志袭褒成侯,食邑如故。卒后谥为元成侯。东汉元和二年(85年)章帝过鲁,祭祀孔子,作六代之乐,为孔庙用乐之始。和帝永元四年(92年),徙封孔子十八代孙孔损为褒亭侯,食邑一千户。由于此时汉朝气数已尽,朝廷混乱,战争四起,孔子后裔的食邑也就逐渐减少,至第二十代孙孔完袭封褒成侯时,食邑只有百户了。孔完无子,取母弟之子羡继世(参见《孔氏祖庭广记》)。

  魏黄初元年(220年),文帝曹丕拜孔子二十一代孙孔羡为仪郎,封为宗圣侯,食邑百户。次年,令郡守修孔子庙,置百石吏卒以守卫之。晋武帝太始三年(267年)改封孔子二十二代孙孔震为奉圣亭侯、太常卿、黄门侍郎,食邑二百户。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孔子二十六代孙孔鲜袭封奉圣亭侯,诏修孔子庙;二十二年(445年),皇太子释奠孔子用乐奏登歌,改封孔鲜为崇圣侯。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春二月,定孔子庙之制。三年(473年)诏授崇圣大夫,食邑五百户。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夏,封二十八代孙孔灵珍为崇圣侯,食邑减为一百户。

  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兖州刺史李珽修建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于庙廷。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改封孔子三十一代孙孔长孙为恭圣侯,食邑一百户。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长孙承袭邹国公,邑数准旧。其子孔嗣惁在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通事舍人。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被封为绍圣侯,食邑百户。大业七年(611年),县令陈叔毅修阙里孔子庙。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三十三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秋七月尊孔子为宣父,诏兖州作阙里庙,给户二十,奉守林庙。又命褒圣侯朝会,位同三品;祭祀、冕服亦如之,食邑一百户。二十一年(647年)初,以先儒配享孔子庙。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春,兖州都督霍王元轨承制修阙里孔子庙,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兖州牧韦元及褒圣侯孔璲之、县令田恩奉诏重修孔子庙。八年(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庙。二十七年(739年)谥孔子为文宣王,封孔璲之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食邑一千户,子孙世袭。至唐末,四十二代孙孔光嗣于天祐二年(905年)被任命为泗水主簿,失掉文宣公爵位。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5年)孔光嗣为孔庙洒扫户孔末所害,孔末取代了孔氏嫡裔。孔光嗣之子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在孔末之乱时,生甫九月,乳母张氏抱匿于外家,得免。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诛孔末,遂授孔仁玉曲阜主簿,主孔子祀。长兴三年(933年)封文宣公。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诏以曲阜令兼监察御史,赐五品服。孔仁玉之后,子孙繁衍,先分为五位,又分为二十派,再分为六十户。孔仁玉也因此被孔氏家族追封为“中兴祖”。

  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宠较为兴盛的时期,经过了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权轮替更换,宋太祖深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为稳定政局需要,在赵匡胤登基伊始,于建隆元年(960年)亲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三年(962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诏孔子四十四代孙孔宜为曲阜主簿。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擢右善赞大夫、袭封文宣公。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孔子庙经史,又赐太宗御制御书一百五十卷藏于庙中书楼。二年春二月,诏立孔子庙学舍。三月颁孔子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夏五月诏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三年(1010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建庙学。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命孔道辅修孔子庙;五年(1021年),孔道辅请得封禅行殿余材,皆橡、樟、楩、梓之属,乃大扩旧制,增广殿庭。乾兴元年(1022年),移大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拆,即以砖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又于坛前建御赞殿以容真宗赞孔子碑。这次扩建,建庙门三重,次书楼。唐宋碑亭各一,仪门、御赞殿、杏坛、正殿、郓国夫人殿;东庑为泗水侯(孔鲤,孔子之子)殿,西庑为沂水侯(孔伋,孔子之孙,受学于曾子,四配之一)殿;西庑外为齐国公(孔子父)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孔子之母)殿。正殿东庑外曰燕申门,其内曰斋厅,厅后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则神厨。由斋厅而东,南为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后北隅曰双桂堂。客馆直、视事厅、恩庆堂、双桂堂等建筑区为文宣公居住区,也就是孔府的前身,这时庙宅共计三百六十间。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授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国子监主簿,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事(宋时因曲阜丘寿为黄帝出生地改名仙源县)。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衍圣公。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四十七代孙孔若蒙为奉圣公,专主祀事,不预他职。遇郊祀大礼,赴阙陪位。元符元年(1098年)坐事废封,改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衍圣公。孔若虚死后,仍以孔若蒙之子孔端友袭封。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复改封孔端友为衍圣公。至此之后,衍圣公这一封号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也是从孔端友开始,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之分。北宋后期,女真族南下,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于建炎二年(1128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为南宗。其后南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二年(1139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以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只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浈于元宪宗元年(1251年)袭封衍圣公。后来,元政权先前所封衍圣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驱口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宪宗二年(1252年)皇帝下诏免去孔浈衍圣公封号。其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任命新的衍圣公。南宋灭亡后,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三世孙孔洙归元。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此时,南、北宗的衍圣公均被免职,十余年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因孔之全长子孔治权奉祀事三十余年而奉诏袭封衍圣公,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双宗并立的局面。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六代孔宗愿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五十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元孝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1316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并授阶为中议大夫,列正四品。

  泰定三年(1326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上书皇帝,言袭封上公而秩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于是,于次年改授嘉议大夫,位列正三品。至顺二年(1331年)给衍圣公孔思晦三品银印,至正六年(1346年),因中书谓公爵与秩不称,奏升之制,授中奉大夫(从二品),赐二品银印。至正十五年(1355年)诏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之子)为京官,以其长子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孔克坚官至礼部尚书,元代末年,辞官归曲阜故里。

  (源资料/彭庆涛 整理/宋睿)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