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弘扬、践行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7-06-12 15:36
编者按:5月27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全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人大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全国儒学社团负责人及专家学者200余人齐聚龙城太原,在三晋大地考察交流,共商当代儒学发展大计。本届大会评选出了浙江省儒学会、贵阳孔学堂、陕西孔子学会、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河北省儒教研究会七家先进儒学团体,并进行了表彰。以下是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情况介绍。
一、《国学论衡》的研究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1996年成立。从成立至今,始终以“研究”、“弘扬”、“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国学论衡》学术集刊自1998年创刊,即作为研究会的会刊,也是研究会“研究”使命的最好诠释和体现。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怎么正确地去“弘扬”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呢?
研究会和集刊创始人杨子彬先生在《国学论衡(第一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开篇告白”中用两个“四句话”分别阐述了《国学论衡》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即:“省察传统,回应西学,探索中国文化的前途命运;研究国学,融会新知,开发民族振兴的精神资源;承继精华,会通中外,重建当代国人的道德关怀;关注现实,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和“倡导学术争鸣,主张兼容并包,实现多元共生;倡导学术自由,尊重个性创造,“惟真理之是求”;倡导学术独立,主张求真务实,反对急功近利;倡导人文精神,守护学术净土,促进质朴学风。”
第二任主编牛龙菲(陇菲)先生在《国学论衡(第二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国学论衡》宗旨”中则以钱穆先生在《中国学术通义》一书之《序》中高论引言宗旨为:其一,“之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论衡国学,首先,正如钱穆所说,学术可以‘为文化导先路’。国学者,为中国文化导先路之学术。其关系利害极大,不能不对其论之衡之。”其二,“针对历史已然分殊并当下集合之各种不同文明多元一体的现实,所谓国学不仅负担着为中国文化导先路的历史使命,而且也将和其它文明之学术一道,承担着为全球文化导先路的使命。其关系利害极大,不能不对其论之衡之。”
再次细品两位前辈的高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慧眼和识见,除了文风各具时代,关于本刊的宗旨,一脉相承的见地与今天不同的境地何其相应:中国的情怀、世界的眼光、学术之立场。以此立旨,何惧时事之变迁。
而现任主编王晓兴会长在《国学论衡(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序”中对“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设问和回答,既将以上宗旨诠释的更是淋漓尽致,更有应对现时的振聋发聩之“真言”。王晓兴教授说到:“学人已然如此,大众的面貌更无二致。近300年的异族征服和奴役,几乎斩断了中国人的根,从而完成了自秦汉以来一直进行的帝国臣民的塑造,形成了一种奇特而扭曲、被称之为‘中国国民性’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既有专横骄奢的君主,也有无耻的贪官污吏;既有驯服的良民百姓,也有桀骜的刁民暴民;既有残忍的加害者,也有无辜的受害者。民元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以后,每当人们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个传统。一直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们,依然必须面对这个传统。很显然,上面说到的这个传统不是我们要弘扬的对象。我们之所以主张“弘扬传统文化”,恰恰是因为当我们面对这个传统的时候感到了缺失,需要重新找回那缺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根,是可以称之为中华脊梁的、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那个最初的精神自觉中所蕴含的做人的底线。深入到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母体中,寻找我们的根,寻找支撑我们挺立于天地之间的脊梁,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宋代张载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帮助我们回到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从此中,我们感受到了王晓兴会长所寻找的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二、弘扬与践行:2016年兰州大学“国学知识竞赛”
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引领及支持下,兰州大学学生社团“国学社”于2016年11月21日下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甘肃省大方杯国学知识竞赛”。(以下是学生的总结)
第三届“大方杯”国学知识竞赛在以往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邀请甘肃省各大高校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参加决赛。此次共有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工学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及兰州大学共九所学校参加。此次活动结束后受到了包括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在内的近三十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报道转载。
此次活动得到了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支持,并邀请到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老师来做评委,他们是兰州大学哲社院的梁一仁老师、陈声柏老师、彭战果老师、李晓春老师,历史文化学院的薛小林老师,文学院杨许波老师。感谢几位老师的评审及精彩的点评!
三、弘扬与践行: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家庭伦理道德委员会”在甘肃大地上弘扬“善人道”简记。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2016年成立了“家庭伦理道德委员会”。目前家庭问题越来越严重,离婚率在上升,离异子女犯罪率上升;一般的家庭只知用感情维系家庭稳定,而认识不到家庭如果缺少伦理道德是不行的!家庭伦理道德委员会成立后,借鉴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东北王凤仪先生的思想——善人道思想,由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阎秀华老师牵头,先后在兰州、临洮、榆中、平凉等地受当地政府和企业老板邀请,开班送宝,受到广泛欢迎。同时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大地上不可少了伦理道德!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