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听践良知良能:“量子良知”与道德主体的再诠释——第三期儒学发展的考卷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4-12-21 16:08

  (一)前言:第三期儒学发展与时代大问哉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儒学对话分论坛在这多事之秋的世局召开,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启发,让我们有机缘省思当代世界文明的现况以及儒学所能发挥的贡献,也就是中华文明对话乃至奉献世界文明的核心要旨。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与分议题诸如“轴心时代”文明与当代社会、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传承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赓续传统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尼山儒学对话的主议题(儒家思想与现代世界)及各项分议题等,都深刻地反映了今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及儒学对话的当代关怀与承担,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已来到一个重要转折与跃升的关键时刻,地球的天空正飘来思想意识的大云朵,人类心灵意识至亮及飞跃与否正考验地球人。

  在探索当代思想意识的大云朵之前,我们也要理解当前的世界文明发展正飘荡着两朵乌云,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物化(物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空前挑战。人类社会物化是资本主义运作逻辑的结果,是当前世界现代文明的物质与精神发展失衡的写照,也是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所批判的人之物化问题。人之物化(非灵化)与虚无主义相遇,形成现代社会病症两大面向,即物质主义与虚无主义两大乌云。要面对这两大病症及如何超越克服现代文明病症的挑战,是大哉问;当代大儒牟宗三曾点出这时代的大问题:

  这个时代,你不要轻视这个“成”字,不要轻视坤元所代表的这个“成”。这个时代就是虚无主义。虽然你讲自由、民主、科学种种漂亮话,实质是虚无主义。无体、无理、无力。每个人都想开天辟地……马克思是地道的虚无主义,要了解这种意义的虚无主义,这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我们正式对人生观、宇宙观来一个彻底的反省。你创造了那些花样,人生究竟人之为人的意义在哪里?

  面对时代的大问哉及人类现代文明困境的答卷,重新理解与发掘儒佛道的资源及东方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途径;当然,我们也要借助当今的科学新知识,重新诠释人的存有与生命意识,期望老干新枝,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以迎来人类生命意识及思想意识大云朵的至亮时刻, 这是第三期儒学发展的问题意识之一的大背景 。

  (二)调动儒学的批判资源与内圣外王四统互动方法论

  第三期儒学发展的重要学者杜维明曾明确指出,在面对人类困境及现代文明的挑战,调动儒学的传统资源有期必要性及积极的责任:

  韦伯只是认为现代性不可避免,而且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关系,但这个现代性对于人类是祸是福还不能预期。而我们现在绝对可以对现代性作出严厉的批判,从生态环境各方面。这一批判是调动儒家精神资源。如果认为儒家的精神资源只是为了促进东亚的现代化和资本主义,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所在。我们的重点在于,面对人类社群出现的困境,如何调动儒家资源进行长期的批判?如果我们不是这么做,就是失职。

  儒学生生不息的开放体系指引第三期儒学发展及不断深化儒学对话的方向,其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回到儒家实践的方法论、内圣外王,但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旧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因此,有必要重新省视内圣这生命意识的自我认知,也就是儒家思想如何理解生命意识中的道德主体之省思。当代人类社会的物化与虚无主义的弥漫,折射出当代世界现代文明的仁心与良知良能消隐退撤问题。因此,我们的问题意识是:现代文明的物化让良知消隐了吗?还是良知良能的根据动摇及不被真正理解?我们或许要重新理解东方生命意识中,良知良能在人的生命主体中占有何地位与形成何种特色;我们期望在新的认知及再诠释中,良知良能的仁心能在现代文明中展现其活泼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之作用。

  牟宗三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苦心孤诣地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新外王三统论的论述。牟先生的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新外王有重要的当代意义,那就是指出中国文明文化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不能丢弃中国儒家文化主体及儒家生命意识的道德主体,这是中国文明文化及人类生命的立锥之地,成为面对现代文明物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中流砥柱。因此,保留牟先生所突出的良知仁心性体及三统论是必要的;笔者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内圣外王互动四统论,以作为新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实践方法论及分析架构 ;其主要核心要旨说明,内圣是一个开放的道德主体,我们需要新的知识及新的诠释来理解道德主体是何种主体、良知良能在实践上可能呈现的能量状态、良知如何自我坎陷开出新外王等,以及新内圣的(道统/道德主体)如何与新外王的政统(政治主体)、学统(学识主体)及商统(经济主体)并产生互动,进而推动整体的社会实践。我们今次的再诠释,仅仅是对道德主体的重新认知及再理解,这是重要的工作,是重建中华文明文化及人类精神家园的关键开端。内圣外王互动四统论的简要图形架构如下:

  

  (三)天生德于予与良知良能的能量观

  反思当代世界现代文明的境况,我们只能回到人的存有之根本思考。人类社会各项事务的纷纷扰扰,归根究底就是苏格拉底那句刻在希腊神殿的话:您要认识您自己。自古以来,东西方对于人们自身的认识都有基本的分歧。依当代哲儒的认知,西方哲学的问题旨趣在于知识及柏拉图的二元论之理念模式;而以儒家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方向在于人生及天道天人合一的一元论模式。当然,佛家缘起性空的缘起论和中华文明有些不一样,但历经二千多年的碰撞与交融,佛家已融入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儒释道已成为“三位一体”。尤有进者,佛家的缘起论与西方的创造论有着根本的差异;而恰恰相反,缘起论的万物依存与中华文明的万物一体有着根本的契合之处。

  除了人类生存状态理解方向的一致外,东方各家思想的生命意识对人的存有之把握也相当契合。孔子提出:“天生德于予”的感悟和佛陀所觉悟的苦集灭道之八正道,都赋予人类有觉悟与明心见性的道德实践能力。这在约二千六百年前的洪荒岁月是石破天惊的万古明灯,让轴心时期(Axial Age) 的人类意识提升到人人具有道德主体与自我觉悟的实践主体,比如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佛陀则明白教诲:“依法不依人,以戒为师”,都在在确定人是道德自主的实践主体。而西方要在约三百年前,康德才认识到人可为自然及自身立法,晚了约二千多年。

  作为孔子儒学继承与开拓人的孟子,在孔子儒学的道德主体仁心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人本然具有四端之心及良知良能,“人之所不觉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 尽心》)。孟子对儒学及人类自我认知有着重要的贡献,除了确定人天生具有仁心之良能良知,依笔者看来,孟子在儒学中第一人提及良知良能,其中的良能尤其有启发性,因为他从人的能量来解释良知,并提出人异于禽兽几稀及养浩然之气,就是洞察到良知良能需要滋养扩大乃至于提升身心的能量,四端之心及良知良能才能宽散至全体本心。孟子良知良能的能量观和霍金斯(David. R. Hawkins)所提的人的能量场及能量等级有契合之处 ,良知良能和最高阶的开悟之能量有共同共通的等级。因此,儒学到了孟子阶段,从天道生德于仁心到良知良能,完整地挺立人的道德主体及万事皆备于我的道德存有。这是儒家道德主体挺立千年的立锥之地。

  (四)心即理与致良知的“良知即道路”

  儒学在孔孟思想的发展下收获了第一期的高峰,即天道贯通道德主体之仁心与良知良能的确立,第二期儒学的高峰则在宋明理学心学的发展。宋明儒学的理学与心学的提出,尤其是有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辩论,深受佛教禅学唯识的影响。朱熹与陆象山在鹅湖之会的会讲及辩论,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理学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朱熹的性即理与陆象山的心即理的差异。双方共同之处都肯定天道天理的存在,只是在理解与实践层次上,天理是通过朱熹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及尽性知天中,以性即理来把握,还是通过陆九渊的本心贯通宇宙天道,即“宇宙内事是已分内事,已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卷三十六)、”明心见性“等的心即理来感通觉悟。显然,以今日之理解来说,程朱学派性即理有隔了一层的感悟,而心即理核心点出本心有感通天道的能力,犹如佛家所言,觉悟即道路,没有到觉悟之道路 。

  陆象山的心即理之心学,发展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及致良知,可说是陆王心学的完整发展,带来第二期儒学发展的高峰。王阳明从小有立志做圣贤的志向,通过龙场的悟道体验以及后来的教学与外王事功的实践,王阳明最终开悟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论,并完备于“致良知”学说,成就了儒家的集心学之大成。王阳明从37岁悟道到50岁致良知教,把致知孟子的良知,发展为致良知教,这是把《大学》致知与《孟子》良知的结合之新形态。王阳明的新形态之感悟标明:“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良知即是天理,致良知即是当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传习录.答欧阳崇一》),最终明确认为:”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这里头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扩充、至极、实行,把良知所知贯彻到行为及生活实践,因此致良知是”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而致之者,贤人也“(《书魏师孟卷》)。以觉悟即道路的感通来解说,我们也可把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解为:良知即道路,没有到良知之道路。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在于致良知以及感悟实践良知的程度了,良知即道路,只是有大路小路之分吧。

  (五)听践良知良能与“量子良心”的“量良心”能

  依儒家开创人孔子“天生德于予“的道德主体之挺立,到孟子良知良能的养心养浩然之气的能量之扩充,再到陆象山心即理乃至王阳明致良知的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我们看到儒学第一期到第二期的重要发展,是儒家道德主体的觉悟与践行的统一和完善化,反映了儒学对自我认知的道德主体的意识不断有质的深入与飞跃,展现出良知良能与致良知的能量践行跃升的面向,具有从良知良能的能量认知觉醒提升到昭明灵觉的能量实践层次。在第三期儒学走向世界儒学的舞台之际,我们能否在科学新知及各项文明对话的洗礼之后,有新的诠释与启发?这是第三期儒学发展的考卷之共同挑战。

  笔者尝试提出致良知的一种新诠释,“致良知“在王阳明的生命感悟践行中,当然是良知良能的知行合一之展现。关键是从良知的觉知觉醒(知是行之始)到实践(行是知之成),我们的道德主体之良知良能扩充展现至极后,听见了昭明灵觉的良知之召唤,”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孟子),而自然而然地践行开来。笔者把这过程归纳为良知的听见(良知的召唤心头一亮、这是“心听”的形式及•感受能量的跃升)与践行(良知的能量、生命至亮时刻),简约为听践良知良能;致良知,听践良知良能也。

  笔者进一步借用当代科学最前源的量子力学来诠释良知良能及致良知在心灵能量的作用。当良知的良能跃升为昭明灵觉(处),我们心头一亮(也就是听见良知良能召唤的一种表现), 这心头一亮的感悟,笔者造一新字:“量良心“(音:亮)能来描绘心体意识的量子态;当”量良心“能升起,良知昭明灵觉展现出沛然莫之能御的能量,个体生命就践行出良知良能的实践活动,听践良知良能于焉完成,这就是生命意识展现至亮的时刻。

  其实以量子力学不确定原理及能量来解读人类的意识,不全是新的角度。王阳明著名的山中观花说已经有了量子力学原初的领悟: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此说明王阳明开悟心即理的依据,其实王阳明也感悟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即我们的心体意识没有来观察山中的花,山花是处于寂然而不确定(存有与否及其颜色)的,只有等我们来山中观看此花时,此花才从叠加态中塌陷而真实存在,我们的心才明白此花之具体的形态和颜色。这不就是王阳明没有量子力学之名的量子力学之观花解说吗?由此可知,王阳明确实有过人之处,感受了我们的心识具有观察塌陷万物的量子意识之能量能力也。

  因此,就量能意识展开来说,笔者认为人的意识即是一种量子意识或量子态 ,良知意识即是量子良心意识(简称为:量子良心);具体来说“量子良心“是由良心量子组成。当”量良心“能量被召唤起时,“量良心”能就会呈现为量子(态)的良心意识,呈现出良知良能被听践的过程。因此,”量子良心“与”良心量子“是一体之两位,以“量良心”能来表达,“量良心”能带来心头一亮,良知良能被听践出来。这是笔者借量子力学的能量及量子态,以“量子良心”来描述及说明良知良能的一种尝试。这一诠释还有待进一步阐发及建构。

  (六)宇宙秩序即道德秩序的天道与空性道德主体

  中国文明文化乃至于儒释道家最为丰盛及圆满之处,即是道德主体来自于天道“天生德于予”,而我们的听践道德主体的良知良能之仁心体悟,又可尽心知性知天,最终达致天人合一的圆满境界;这是中国文明文化独特的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的融圆殊胜之处,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及当前物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洗礼,道德主体丰盛的挺立才不会让人成为失根的兰花,而是坚韧不拔的梅花。人类学者陈胜前说得好:“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危难之中总有一些人站出来,舍生取义,力挽狂澜。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辅相成,因为包容,所以博大,所以不乏杰出之士。我注意到这种精神是非宗教性的,中国的先祖没有乞灵于上帝,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团结的力量。” 。是的,不乞求于外力(上帝)而以自身的力量(道德主体的挺立)及团结的力量面对挑战来保存整体的民族生命,而牟先生以道德主体的感通天道来挺立个体生命的解说,以面对现代文明文化的物化之挑战,也做了很好的概括:

  大人与天地合德,就是要与天地同有创生不已的本质,用今日的语言解释,就是要正视自己的生命,经常保持生命不“物化”(Materialization),不物化的生命才是真实的生命,因为他表示了“生”的特质。此生命当然是精神生命,不是自然生命,而是好比耶稣所说的“我是真理、道路 、生命中的生命。……所谓‘大’须以全副生命与宇宙打成一片。如此,仁、智、圣的本体不是封闭的,而是直往上通,与天命天道遥遥地互相契接。”

  牟先生的仁智圣和天命天道互相契接,以良知仁心无外之道德实践能直通结合为宇宙万物之道,实现心性之理通于宇宙存在之理,而达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论含意,建立儒者之宇宙秩序即道德秩序,后者是重大天人合一感通命题,无法在此展开,但这标明道德主体与宇宙天道是能相通感悟的。

  但是,以儒家良知良能的心性仁体来面对西方乃至于世界现代文明挑战之模式,也被来自多方的置疑,尤其是有关于以道德中心主义及良知傲慢等的批评,其中学者林安梧做了很好的概述:

  当代新儒学很重要的是完成了儒学知识化与理论化的工作,当然伴随着其理论化与知识化,当代新儒学背后则是主体主义的,是道德中心主义的,而方法上则是形式主义的,本质主义的。正因如此,良知成了一最高而不容置疑顶点,是一切放射的核心,是整个中国儒学中存在的存在,本质的本质,一切都由此转出,这么一来,难免被诬为良知的傲慢。

  在理解、感通乃至于听践儒家良知良能及“量子良心”的深化体悟道德主体历程中,不免会反思我们的道德主体是何种主体?也许回到儒释道的东方生命意识的系谱中,我们能对儒家的道德主体有新的认知与诠释。笔者在儒家道德主体的致良知、道家有生于无的天道及佛家缘起性空的缘起论中,提出空性道德主体来再诠释我们的道德主体,尝试解决良知本质论、道德中心及良知封闭等的责难与批评。空性道德主体阐明,人类的道德主体来至于变动创生的天道,而天道处于生生不息变易不居的缘起论中,和今日科学知识前源的量子力学之不确定原理、叠加态、能量场及量子意识等,有着深深的联系,通过良知良能、致良知、听践良知良能、“量子良心“及“量良心”能等的深化理解道德主体后,空性道德主体的提出,也许正能印证及把握金刚金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易经乾坤两卦中君子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与方向。

  (七)结语:第三期儒学发展与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

  儒学从原始儒家的第一期发展到宋明儒学的第二期高峰的发展以来,深深影响中华文明文化的走向与特色;至今儒学虽然在政治儒家的政治制度影响衰退,但民间的生活儒学乃至于学术儒学仍然生生不息,儒学已从东亚走向世界舞台,这是第三期儒学发展的重要变化,是儒学对世界文明有何贡献的重要考卷,更是人类精神家园重建的考验。

  第三期儒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时,儒学的旧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的问题,也就是中华文明文化的老干如何长新枝的挑战。经过百多年的探索思考,有全盘西化论、传统创造性转化、西体中用、中体西用、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新外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儒家化及儒家共产主义,到当前最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等等的论述与思辨;显然,第三期儒学发展已逐渐沉淀厘清了基本的思路与方向。我们可总结认识到,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及寻找自己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之路,儒家的良知良能内圣之学不能丢弃,只是要以新认识及再诠释来理解道德主体使新内圣生机盎然,让新内圣开出新外王,让个体生命与民族生命得以挺立而参与实践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代新儒家重要哲人牟宗三先生提出良知自我坎陷开出各项新外王,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就是清楚说明中华文明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守道德主体的良知本心作为新外王的中流砥柱,不让经历现代化的民族社会成为物欲横流与虚无主义的失根浮萍。这是当代新儒家提出的另一种文化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值得借鉴。笔者在牟先生的三统论,即道统、政统及学统的基础上,提出四统论、加入商统,形成的内圣外王互动四统论,涵盖了个人与民族生命的主体,道德主体、政治主体、认知(学识)主体及经济主体,也可称为四体论。我们今天主要谈了道德主体(道体)良知良能的问题,其他三统或三体虽在此略而不论,但中国现代化现代性之路不能回避四统论的实践问题。

  当前世界文明发展物质主义与虚无主义高涨,年轻一代一方面放任纵欲,另一方面佛系乃至躺平。我们应当重新认知及诠释儒家的道德主体,让我们听践被现代文明逐渐消隐的良知,并重新感悟生命具有的生生不息天地大德以及量子意识的“量子良心”。因此,在第三期儒学的新发展阶段,应当展现儒家良知良能沛然莫之能御的巨大实践动力。由此观之,听践良知尝试以新的诠释来审视人人具有的本心仁爱及良知良能;致良知乃是听见(良心的召唤心头一亮、“心听“身体能量的跃升)与践行(良知的能量、生命至亮时刻)---即听践我们内在的良知良能,为个体生命、民族复兴及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之力量!

  回顾历史,第二期儒学发展是吸收了佛家禅宗的心识认知,让宋明理学心学获得充分发展,尤其陆王心学及致良知教深受欢迎与普及化,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儒学走向及深耕。陆王心即理的开悟与教导,让个人生命的道德主体及民族生命的道德主体挺立,在民族存亡之秋的斗争中走出民族自救与复兴的道路。当前,在第三期儒学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需要在当前世界现代文明的物质主义、虚无主义及人工智能的大潮中,以听践良知良能的新认知与再诠释来认识道德主体,并吸收科学知识及生命科学来深入理解生命现象,以量子力学的新知识开拓心识的新认识及新诠释,让新内圣的空性道德主体开启“量子良心”的“量良心”能,迎来个体生命、民族生命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觉醒时刻。当然,这个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以生命科学新知及量子力学的新知识来理解心体意识,让新诠释及新认知的新内圣,期望听践良知良能的“量子良心“及“量良心”能带来人类心灵心识的整体意识之跃升,也为地球人类天空的思想意识大云朵带来至亮时刻。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