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拥抱这伟大的时代
来源:光明网作者:刘江伟 2022-03-11 15:08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步出会场,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委员与同行委员们边走边谈,聊着文艺创作的新想法,说着文艺发展的大未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点亮国民精神的灯火,是实现民族伟业的强大动力。在这个温暖和煦的春天,代表委员们热切关心文艺事业,热烈谈论文艺崭新气象,热忱描绘未来文艺的绚丽图景。
文艺工作者会牢记那个时刻——2021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家变化,面对徐徐铺展的时代图景,文艺工作者正用辛勤的创作,回馈所有的注目和期待。”潘鲁生委员道出了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新华社发
1.雕刻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概
夜色中,伴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舞台一侧,舞蹈家邰丽华委员带着残疾人演员们,紧紧注视国旗,用手语“演唱”国歌。歌声里,泪水渐渐溢出眼眶,无声的爱浸湿面庞。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盛大开幕,手语版“国歌”感动世界。
这是残疾人献给冬残奥会的特殊礼物,也是文艺工作者对祖国最真挚的告白。“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对祖国表达最美好、最深情的祝福,把中国人友好和平的理念传递到每个角落。”邰丽华委员说。
心怀“国之大者”,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始终在场。
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历史将深深镌刻这个特殊的年份,也会铭记这一年里文字和光影中的那些高燃瞬间——
电视剧《觉醒年代》,革命先驱在暗夜中发出点点星光,照亮了百余年前青年探索之路,点燃了今天人们的奋斗之志;
电影《长津湖》,全景式还原一场激荡人心的史诗战役,军人的壮志豪情令所有观众热泪盈眶;
话剧《香山之夜》,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为民族的炽热初心;
大型原创交响合唱《百年放歌》,以当代视角,在优美旋律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一部部党史作品,一篇篇艺术诗章,雕刻了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概。
2021年6月28日晚,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在“鸟巢”上演,一部荡气回肠的百年赞歌,在舞台上精彩呈现。
烟火绚烂绽放,歌声穿透夜空,舞台后方,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庄严升起。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委员想起那个时刻,至今依然震撼,依然感动。
田沁鑫委员是这部作品的副总导演。以前,她习惯用“逻辑”构思作品。而这次创作,她倾注了强烈感情:“我们是带着感情在致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作为文艺工作者守护自己的初心,献上诚挚的祝福。”
为中华民族抒情,为伟大时代写史,文艺工作者正奋力而为、只争朝夕。
2.书写人民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
“在鸟语花香间演唱,在披星戴月中行军。”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代表习惯了这样的“浪漫”。
“我们演出的地方,都是在最基层,田间地头、山峁沟壑,搭起舞台就唱,一天三场演出,经常连夜换地方。”金不换代表说。
人民群众,是最知心的观众;基层一线,是最广阔的舞台。
山西省晋剧院艺术总监栗桂莲委员深知基层的可贵,“无论名气多大,都要坚守演出一线。下乡演出虽然累,但能够为群众演唱,我就感到特别骄傲。跟老乡聊聊天、搭搭话,还能获得很多创作灵感”。
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生活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从电视剧《山海情》的“破圈”到小说《人世间》的热销,从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感动国人到彩调剧《新刘三姐》受到热捧……“人民”与“生活”贯穿其中。正是人民的滋养、生活的孕育,缔造了这些精品力作。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代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了乡村面貌,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脱贫成就说不尽,黄土地故事写不完。一篇篇文章的发表,一本本书的出版,她把家乡的故事装进作品里,用最质朴的笔触讲述山村的伟大变革。她也成为宁夏脱贫攻坚成就的代言人。
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把创作的聚光灯始终对准人民的实践,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委员表示:“文艺工作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要以形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
3.开创文艺繁花似锦的美好未来
近年来,有很多至美时刻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舞蹈《只此青绿》以舞者的绚烂之姿,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惊艳了所有观众;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复活“唐宫夜宴”“上元灯会”等经典场景和意象,引发网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梦回千年、绕梁三日”的赞叹。
把潜心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把打磨精品作为永恒追求,文艺工作者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开拓文艺新境界。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让戏曲进入了“大片时代”。电影以水墨氤氲的质感画面、独具韵味的粤剧唱腔、虚实结合的审美意境,给人青春亮丽、浪漫唯美的艺术享受,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代表一直致力于推动粤剧的跨界融合,“《白蛇传·情》让粤剧艺术之美为更多人所欣赏,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粤剧‘正青春’‘正时尚’。粤剧作为传统文化,具备时代竞争力、时尚感染力,与当下表达方式的融合会产生无数可能”。
不久前,《2022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创造了“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荧屏景观。节目既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又在主题深度上深入挖掘,继续推动古典诗词文化进入百姓家。
阎晶明委员表示,通过内容的创新和科技的赋能,文艺创作一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产生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在新时代的恢宏征程上,文艺工作者正在努力奔跑。城市剧院、运动赛场,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东南沿海、大漠边疆,处处跃动着他们的身影。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委员表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胸怀家国天下,用心、用情、用功,不断深化作品的主题立意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座座以理想照亮现实的灯塔。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