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王学典:建议编定《国民通礼》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2022-03-07 14:25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

  近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但部分国民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出现低俗婚闹、铺张浪费、高铁占座等乱象。针对这类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编定《国民通礼》,重建“礼仪之邦”,建构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以温良恭俭让为外在表现的礼仪社会。

  王学典表示,几千年来,“礼乐文明”深刻塑造了中国社会,是中国得以保持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传统中国之“礼乐文明”亦对东亚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主导“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学典认为,当前,中国实现全面脱贫,步入小康社会,“仓廪实”“衣食足”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知礼节”“知荣辱”的任务应该提上日程。制定并颁行一部适用于不同领域与群体、接续传统并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国民通礼》。

  提案具体建议,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下设立一个专门工作机构汇集专家,研究制定颁行《国民通礼》,对待人接物、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日常礼仪进行明确规范与界定。

  王学典说,颁行《国民通礼》,用礼仪教化民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形成互补,有利于整饬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乱象,规范民众日常生活,理顺社会秩序,提升中国整体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文明、和谐、诚信等准则,与‘通礼’相契合。推行《国民通礼》也是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大众化。”

  在王学典看来,礼的精神内核在于对现代文明秩序的尊崇与认同,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承自民族文化传统、代表今天文明程度的诸种礼仪,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等。重建中华礼仪之邦,必须先从个人入手,让每个人养成崇礼、遵礼的良好观念与习惯,进而在中国打造一个具有东亚特色、以德行为核心的主流生活方式。

  王学典同时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是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编定一部承继传统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国民通礼》,是推进“文化双创”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对外重建中华“礼仪之邦”美好声誉,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