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扎实推进文化“两创”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来源:舜网作者:时海侠 2022-07-10 10:06

   7月6日至7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共同主办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济南市中区,深入了解市中区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与生动实践。

  扎实推进文化“两创” 赋能文旅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两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方针,也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多措并举践行文化“两创”,切实发挥市中区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两创”工作实现更大突破,赋能文旅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市中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和教育资源基础雄厚,天然形成的产业优势存在。优势的基础和发展之间有一个良性的联结和循环。第二,市中区始终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愿意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都很和谐。因此,资源的互补、互进以及大家的互生,这个关系比较好。”市中区文旅局副局长韩辉说,“在创造性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市中区优质的文化旅游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我们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更丰富的文化类产业和人才,进行比较丰富的、多业态的融合与开创。大家齐心协力地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条路上奔。”

  搭建人性化服务平台 探索“文旅+”创新发展新模式

  市中区充分整合文旅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方法,为广大群众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新平台。

  “你看染这个花多好看。”

  “你第一次做成这样就很棒!”

  “喜欢不?”

  “喜欢!”

  在石崮沟村的“石崮手造体验活动”现场,几位大姐正在互相交流她们的扎染“处女作”,脸上挂满了笑容。村民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柳编、面塑、泉水扎染、香包等各项技艺,热情高涨,好不热闹!

  “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美,这就是值得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东西。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让它们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我们当地的老百姓通过这种方式把闲余的时间利用起来。”百手民艺学堂刘昱伯自豪地说道,“目前举办的两场活动已有近百名百姓参与了培训,现在还处于初始阶段,先培养老百姓的兴趣,引导一批人走上这条路,然后根据老百姓喜欢什么,或者当地适合哪一种项目,我们再着重发展。”

  市中区文旅局派驻石崮沟村第一书记邓延明介绍说,力争把“石崮手造”打造成山东手造的亮点品牌,把石崮沟村“手造学堂”和石崮寨景区的“手造市集”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地,让非遗手造真正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赋能,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农村产业兴旺,让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实现最大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多年来,有着南山“愚公”之称的于禄海不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和周边几个村的两委会共同成立了‘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以后,我们一直在宣传玉符河,把石崮寨的人流量引到玉符河去,玉符河两岸11个村都动起来了,我们共同地把玉符河品牌打响,让沿岸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休闲的作用,调动市民下乡,市民来到以后要休息、吃饭、买东西,所以老百姓的大棚、果园、农家乐一年比一年好。”石崮寨景区董事长于禄海说。

  2021年,魏家庄社区成立非遗传承基地,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省级非遗项目面塑、剪纸,另有布艺、串珠、古船修复、核雕、结艺、刻瓷、丝网花等民俗手艺人及团队组成。每月固定开展非遗民俗体验课程。另外,社区正在积极注册成立济南木偶协会,以济南皮影为首聚集济南市皮影戏、木偶戏传承个人和单位一起开展演出、戏剧创新、文化宣传等工作,以继承发扬该项非遗项目。

  “现在咱们魏家庄社区有了大的场地之后,创办了非遗传承基地,吸纳了这些手艺人,一方面是来讲课、授课,弘扬传统文化,再一个为他们提供切磋、交流的平台,把好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居民们、孩子们,进校园,进社区,”魏家庄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史承斌这样说道,“现在居民对非遗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知道什么是非遗,还知道非遗有哪些类别。”

  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地下商城的广兴书场(儒悦非遗基地)是曲艺表演艺术家、杨派山东快书第三代掌门人罗广兴先生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创建的一个书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评书、相声、快板等传统曲艺节目。在谈到非遗文化继承和发展时,罗广兴这样说道:“在这里一是演出,第二是教书育人,传承给他们。现在很多东西都失传了,学的太少,达不到传承的效果。所以,得先把它继承好,保留传统的东西,先继承,再发展。继承下来之后,结合现代化的形式、现代观众的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广兴书场(儒悦非遗基地)总编导罗爽在谈到非遗传承时信心满满:“我之前采访过一些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曲艺还是很有魅力的,我们陆续在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包括暑假的夏令营,就是要让孩子能深入进来,参与其中,不断拓展我们的观众面,让更多人能够认识、了解曲艺,培养观众基础,然后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来。”

  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比较关注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比较在意群众的感受,在意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市中区文旅局副局长韩辉说道。

  家住济南市市中区舜华社区的王速成是一位机关退休干部,有50年党龄,也是一名从军20多年的老战士。

  2013年王速成退休后,毅然当起了红色故事宣讲人,义务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被大家誉为红色故事的“活字典”、红色基因传承人。近10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学校、部队、企业、机关,义务宣讲400多场,听众1万多人。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记好、记住,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就换成自己的话来讲,比如讲国史的时候,有三个节点,第一是站起来了,第二是富起来了,第三是强起来了。我们就把这几个字提炼出来讲给老百姓听,他们能记住,而且又不复杂。”王速成亲切说道,“我们在讲传统故事的时候,经常把‘仁义礼智信‘与‘德智体美劳’紧密联合起来,让传统的家风与现在的家风用五个字联系起来,好记又好懂。”

  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学校提出了“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育人目标,通过一个核心(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三条路径(校园、家校、实践)、七个维度(知经典、知礼乐、知天地、知万物、知圣贤、知祖先、知修身)、12个课程(论语课程、古文化课程、习礼守正课程、节气与气节课程、花儿与中国课程、先贤课程、家风课程、家族课程、孝亲课程、实践课程、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研学课程)、八大行动(诵经典、兴礼乐、办讲坛、传家风、办节庆、研学游、习六艺、做君子),打造富有“两创”精神的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

  爱都小学校长吕华在谈到办学理念时说:“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们的践行,所以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比如‘百善孝为先’活动,在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给妈妈写一封信,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其实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爱。”

  在为期两天的主题报道活动中,记者们还走访了英雄山文化市场,领略青花瓷壁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据悉,该壁画历时一年多,于2011年5月份落成。壁画长38米,高1.7米,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笔法,运用青花瓷古窑釉下彩工艺烧制,包括泉城十七胜景(自西向东:灵岩寺辟支塔、文化市场、英雄山、千佛山、趵突泉、超然楼、大明湖、齐烟九点、芙蓉街、泉标、琵琶桥、护城河、黑虎泉、解放阁、东荷、西柳、章丘元音塔),将济南的泉群、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同英雄山文化市场有机地融合在一幅宏大的画卷上,反映济南市秀美风光,展现和谐泉城,以及文化市场的繁荣风貌。

  走进济南历史上第一座专业电影院,感受百年影院的沧桑巨变。

  市中区通过搭建公共文化服务联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让群众能够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切身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助力市中区建设文化“两创”新高地。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