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年代》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蕊 2022-01-29 08:49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传播普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员,我不仅被剧中革命前辈光辉事迹所震撼,也不自觉地注意到剧中的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礼仪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人们所遵守的各种礼仪规范以及与礼仪有关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礼仪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觉醒年代》中就有很多礼仪细节值得我们去学习。陈延年、陈乔年是十分注重礼仪规范的人,他们在校门口卖《新青年》杂志时,意外捡到老人遗失的皮包,在送还皮包时没有居功自傲、携恩图报,在应老人请求回到失主家解释时谨守礼仪,十分得体的婉拒了失主给予的一些好处。剧中一些其它人物日常相处也都以礼相待、和谐融洽。我们今天也要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礼仪,既要在行为上去努力符合礼的要求,又要在思想上努力“约之以礼”。这样有利于个人塑造理想的人格,社会也能敦风化俗,打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
中华优秀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觉醒年代》展现了诸多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李大钊义无反顾典当衣物、预支工资给一位陌生孩子治病,这是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蔡元培确立北大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办学方正,这是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陈独秀坚持教育孩子争取自己的命运,承担乱世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延年、乔年二兄弟也一直自力更生、勤工俭学、追求真理、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自立自强意识,这是责任担当精神;无数的革命者为了民族更美好的未来,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惧牺牲,只为革命取得成功,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这些精神,我们要永远铭记,并且矢志不移地传承和弘扬好,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我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也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觉醒年代》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也带来极大启发。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为中华文化适应时代的一次尝试,新文化与复古派的辩论也提醒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在今天也要不断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支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绽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让中华文化展现新的时代风采。
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遗余力的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让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并做好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做到真正的民族复兴。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