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
——《觉醒年代》观后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衣悦 2022-01-29 08:45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觉醒年代》作为今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赞扬。它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建党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他以真实生动的叙事视角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们真切的体会那段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岁月。通过观看这部作品,我从那一代有志之士身上学习到了许多,认识的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应珍惜现在,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首先,观看这部作品,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青年人我们要有责任意识。在当时满目疮痍、腐朽统治、民不聊生的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主动地探索救国的道路,在黑暗中寻求出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那个年代的青年人,他们努力的汲取知识,认真的探索出路,主动的承担起家国的责任。正如周总理所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们以救国为己任,用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奋斗在探索的道路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也应主动承担其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儒学文化,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拥有更加深刻的文化自信。
第二个感受就是真切的感受到文化礼仪的魅力。文明礼貌、君子之交、尊师重道在整部剧中处处体现,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他们在见面交流时都是先行礼问好,以表对彼此之间的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发自肺腑的,是真诚的。同时,这种魅力还体现在“君子和而不同”上,君子待人和谐友善,但不求与对方苟同,虽然有时会不同意彼此的观点,但是他们会尊重彼此,以大局为重。就像是辜鸿铭教授和陈独秀等人在文学上的观点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承认彼此的学问和成就。正如辜鸿铭教授说的,“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体会他人,尊重他人。
第三,我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虽然面对黑暗无光的现实,但是有志之士们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黑暗中寻求方向。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他们仍有人心向光明。面对国内民不聊生,国外受欺负的现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他们没有放弃,在探索中寻求救国的路线。他们积极的面的现实中的问题,期望未来。正如鲁迅和钱玄同的这段对话,“假如有这么一间铁屋子,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他们面对现实的铁屋,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办杂志,讲学,学习他国等方法来挣破这铁窗,为国家找到方向。最终,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成为了那个年代有志之士希冀的未来……
生活在当下的美好生活中,更能深切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不易,感受到我们文化的魅力,这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的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现在我们进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工作,更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把中心建设成世界儒学研究高地、世界儒学人才聚集和培养高地、世界儒学普及推广高地、世界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的我们正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但我们更应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担负起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